前阵子分享了李国飞先生的一篇深度好文《关于投资的一些思考框架》,也就是更早前网上热传的《黎明前的黑暗会特别黑,登顶之时,有人会发疯》一文。文中基本都是真知灼见,不过遇到几个疑问也蛮推敲下。
提到两个观点摘录如下:
研究市场资金动向的指标,比较敏感的有M1增速,M2增速,M1增速—M2增速等。有很多实证分析,非常值得重视。给大家展示两幅图,上面这幅图很有名气,是招商证券的研究员罗毅写的,叫《M1定买卖》,发表于去年11月份3300点左右的时候,当时M1的增速达到34%, 他说市场很危险,是极好的卖点,市场可能会回调两成至2300点,不幸被他准确言中了。他从数据推演出,从1996年到现在,如果每次M1增速接近10%就买入股票,超过20%就卖出,投资标的是深成指,从1996年到09年11月,投资收益率是95倍。
高善文也有一篇报告《钱多了,钱少了》分析M1—M2的剪刀差,判断股票市场资金的充裕性,从而做出买卖操作,也挺有见地的。
于是我也去找来了罗毅研报的原文:《经典回顾:M1定买卖》。文中的回测情况令人印象深刻——
以M1的同比增速来定买卖,结果非常惊人,如果从96年开始以这种操作投资深成指,到目前的收益率差不多9400%,你没有看错,95倍……
事实上华泰证券研究所后续也一直有系列研报,比如这篇《M1 再定买卖,稳健当选金融蓝筹》。
我不由得来了兴趣,难道我这么多年来竟错过股市买卖点的简单真理?还是自己来验证看看。
数据并不难找,央行都有公开: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si/116219/116319/index.html。
由于2002年及以前的数据不够完整,我重点看2003年起的。
一、M1能定买卖吗?
从图中你可以看出,M1与股市走势似乎确实有些难以言喻的关系在,可却又没有必然的规律。
如果M1增速接近10%你就买入:那2012年开始有4年左右时间基本都在10%以下,即便2015创了个小高点,但这是在谈不上多少指导意义——毕竟持续的时间跨度太长了——如果是刚接近就买入,那差不多有3年时间无甚收益。
如果M1增速超过20%就卖出:那首先2007年2月就该卖了,或者你3月看到2月数据再卖,总之那会儿上证综指也就3000点左右。第二个卖点在2009年6月或7月,算是基本准确!第三个卖点2016年3月或4月,此时股灾过去不到一年,大盘跌透了刚反弹企稳,从后续表现看是个绝好的买点,让人家卖出,是大错特错了吧?
可以这么说,“M1定买卖”这个神奇规律在被罗毅先生总结出来之后,基本就失去魔力了。
二、M1-M2能定买卖吗?
高善文先生从M1、M2“剪刀差”入手是另一个角度和思路。我们也来验证看看。
这个模型似乎比纯粹看M!至少有一点好,有个标尺,就是0轴。不然你说M1增速,为什么阈值定在10%和20%?为什么不是5%或者8%、15%?都拍脑袋的。
M1-M2,有正有负,逻辑上讲,是存在一定意义的。
当M1-M2>0,并且正值越大时,似乎意味着股市在高位,是卖点。这个策略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9年底两个时间段好像是奏效的。然而奇怪的点出现在最近,2015年底以来,M1-M2越过0值并且逐步走高,然而股市却波澜不惊地震荡回升。
这里有两种可能:
1、股市最近的走势只是阶段反弹,大跌或许在后头。
2、模型本身失效了。
我个人略倾向于后者。
当M1-M2<0,并且负值越大时,似乎意味着股市在低位,是买点。这个基本都应验,但持续时间未免太长了,都将近5年之久。真的有实操意义吗?
三、货币供应量与股市究竟关系几何?
(一)奏效的逻辑梳理
两个模型的提出,肯定它们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奏效的。
看M1的逻辑嘛,无疑就是认定股市由货币供应量决定,货币增速决定了股市涨跌。至于10%和20%的阈值则纯粹是经验值了。
货币发的多了股市就一定涨吗?似乎也很难讲。现实世界没那么简单。
看M1-M2的逻辑嘛,其实就是看准货币的相反趋势。M1-M2<0,说明准货币是“失速”的,市场富余的钱少,相对的股市就在低点;反之,当M1-M2>0,说明准货币在“提速”,市场富余的钱增多,股市高位。
问题在于,准货币就是市场富余的钱吗?毕竟刨根问底的话,准货币也不过就是“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你说股市涨跌难道就取决于这个的增速多寡吗?
当然,在特定的时间段,也许上述两个模型,确实很好地还原了我们发展的某段特定时期,股市涨跌的原因,甚至本质原因,但并不见得能很好解释现在和预测今后。
(二)失效的原因推测
首先,其实按着上面讨论的,本身这两个模型奏效的逻辑不够充分,有待商榷。
其次,有些外部环境很可能在发生变化。
比如,你现在身边带的现金是不是比原来少了?然而消费弄不好还增多吧?微信和支付宝推动起的无现金化,正在席卷全中国,渗透到菜市场大妈大爷了都。
金钱在微信账户之间的流动,只需要腾讯后台数据变更,并不用在银行处交割,这些“货币”只有少部分会体现在M1,甚至有多少体现在M2也未可知。所以你单看M1必然失准,看M1-M2同样难言准确。
本质上,应该还是因为现实世界的经济运动远比模型复杂,想找一个简单指标作为制胜法宝毕竟还是太取巧偷懒的办法。
(三)未来的运行猜想
大方向上,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这是金融学认可的基本道理。
所以我个人确实比较倾向M1-M2的这个模型,而M1模型我们也可以结合着看。
当前的形势是:
1、M1从大于20%的位置逐步回落到15%左右。
2、M1-M2>0,冲高到15%左右位置,同样正在回落。
3、股市在2015年股灾以后,触底,缓慢回升。
个人大概这样解读:
1、从M1看,货币供应量相对高位,很可能经济正在回暖。
2、从M1-M2看,投资市场活跃度有限。
3、从股市看,也许对应着经济回暖预期,但仍有不确定性。
接下来,如果M1继续下行,很可能意味着经济基本面将出现反复;而一旦M2高企,M1-M2进入0以下区间,那么资金很可能漫出来,进一步抬高股市的整体估值。
所以如果让我猜的话,未来一两年,大致是经济反复,股市震荡向上的格局吧。纯属娱乐,请勿当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