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不到的地方》笔记
1.“旗亭画壁”
薛用弱的《集异记》里记载了一个叫“旗亭画壁”的故事。旗亭,就是酒楼。
在一个雪天,王之涣和两个朋友一起去酒楼喝酒,一个是王昌龄,另外一个是高适。
喝着喝着,来了一些梨园子弟,他们在这里聚会宴饮。这三个人就到旁边去了,一边烤火,一边看。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四个歌女。她们奏乐演唱,唱的都是当时有名的乐曲。
这三个人就要比较一下,比比看谁更有名。唐代有一些诗可以配乐歌唱,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
他们在一旁暗中观看,看这几个歌女唱谁的诗唱得最多。
第一个歌女一开口,“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就在墙上画了一道,他说,一首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歌女唱了一首高适的诗。高适拿起笔来画上一道,很得意:“一首了。”
又有歌女唱歌了,这次唱的还是王昌龄的诗。王昌龄说:“两首了。”
王之涣这个时候就坐不住了,他本来以为自己挺有名的,但是到现在还没有人唱自己的诗。
他改变了一下规则。他指着这些歌女里最出众的那个说:“现在她还没唱,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比什么高下了。但是如果她唱的是我的诗,你们就要拜我为师。”他们就在旁边等着听这个歌女唱歌。
过了一会儿,这个姑娘轻轻唱了起来:“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大笑:“你们这些乡巴佬,我难道会骗你们吗?”
这个故事虽然未必可信,但是很有趣,能帮助我们想象唐代诗人交往的具体情境。
2.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如果说王昌龄的《出塞》描述的是一条线,是从秦汉一直到唐,那王之涣的《凉州词》描绘的就是一个点。他选取的是“这一刻”。
《出塞》是从时间的角度来描述战争的残酷,这首诗是从空间的角度。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幅静止的画面。“黄河远上”,从下游看到上游。距离拉开很远才能看到黄河蜿蜒直上。
王之涣画了一条线,把天和地连接起来了。
这首诗里的黄河是静态的。它和李白的《将进酒》很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黄河是从上游往下游走,有一种动态感。
“一片孤城万仞山”,万仞山,就是高山。在高山中,有一座孤立的城。
“黄河远上白云间”。天地间一条黄河,群山间一片孤城,孤独的感觉在这两个意象之间蔓延开来。
“羌笛何须怨杨柳”,现在从远处传来了羌笛的声音,曲调很幽怨。吹的是《折杨柳》。
3.春风吹不到的地方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春风就是春风,在玉门关外是没有春天的,春风是吹不到这里的。既然春风吹不到,也就没有杨柳可言了。
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说:“春光不到,则无杨柳;不睹此春光杨柳,征人之愁犹未甚也。乃羌笛何须作《折杨柳》之曲,使闻者重增愁思乎?”
看不到杨柳,大概还不会触动思念的情绪。但是幽怨的笛声传过来,心里的思念也弥漫飘荡开来。
第二种解释,春风象征的是皇帝的恩泽。《绝句衍义笺注》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皇帝也许已经忘记了那些还在这里驻守边关的人。幽怨是得不到回应的。这一生可能已经没有回去的希望了。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好像被玉门关隔绝在外了一样。玉门关把这个世界分成两半,一边是世俗的烟火人间,一边是苍茫的大漠孤烟。
一个人的希望好像也被玉门关斩断了:他一生的终点就在这里了。他在这里能够看到的,只是黄河远上,他能看到的,只是一片孤城。
诗人的笔下有战争的残酷与凄凉,也有个人的怨和无奈。
唯愿世界永远和平,没有战争,人们安乐幸福!
欢迎点赞关注,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月卡返180贝,季卡返200贝,年卡返500贝(仅限首次开通会员)。旗下会员点我的链接续费,可以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