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庄子一起,感受“大化流形”之情。
何为情也?
《应帝王》泰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已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情就是真,也是通,可以是,也可不是,与万物为一的真切感受。《德充符》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情就是无非别,无对立,自然而然。《大宗师》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情在于内在的真实,没有束缚,没有意识的捆绑,也没什么不可以,都可以,只因内在的真实纯粹且通透。《齐物论》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内在的一体,所以分不清彼此。但外在呈现,彼此实为二物。《秋水》请循其本,我知之壕上也。我本来就知道,不需要思维、逻辑、认知来推论得到,因为这些都是有限。我就是知道,是一体之仁,是大化流形,是更大的无限。
打破固有认知,情是与宇宙万物的一种同在的真实感受,因为鱼在水里,所以一切是真实的存在,是大而化之的同在,恰是这份情让天地万物感通而有情。只是停留在思维层面的认知只能说是“假”了,唯有真切领会到“有情”才是真。那么回到大化的功夫在哪里呢?心斋-坐忘-神遇-得意。读庄子里的故事,只能说是领会,但得意差之甚远,真切的体验的喜悦却未曾能领略一二,只能用心去关心自己,一点点捡拾这样的瞬间,然后不断的靠近。
老师说,人世间的心机需要稍稍留意,一切的虚假与伪诈从此而生。从《天地》的这个故事来看,是一种打破。喜欢做就去做,不喜欢就不做。多么直接,多么简单。可是,俗世之中我们被什么羁绊与束缚呢?我们为何把自己当做是一种工具,从真实的有情中脱离?是机心使然。名利终究是别人给予,我们得到了什么,唯有我们自己真实领悟,这份领悟是内心扎实的“得意”。
我们以为的不可以,是我们认知判断的不可以。我们认为的可以,也是我们有限认知的推断,仅此而已。其实生命通达之后是更宽广更浩渺的存在,而这份广博之中,情化其间。优点与缺点实现的转化,走向的就是生命的真实,也就是“有情”。
如此这样的思考,仿佛把庄子的妙给单薄化了。不过不要紧,喜欢它,不断贴近,那也是一乐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