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督导后的反思
我花费了六个多小时,整理了两年前的六次咨询,晚上进行个案督导,共用了两个半小时。
流程:每个人谈了一周来的感受和收货获,老师回馈,用时50分钟;接着老师引领做十分钟的冥想;我给大家说案例的咨询过程;老师让每个人说出对此案例的欣赏,接着又让说出对案例的好奇。
多个人的视角,我对案例又有了新的反思。咨询要做到立场中立,不能偏袒于某一方,比如孩子和家长,都要看到他们的资源,而不能偏向某一方,上次咨询犯的最大的失误就是站在了孩子的立场,没能更多看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这也让我意识到,当自己童年成长过程中有类似经历的时候,不自觉的会把内心的情感投射到对方身上 ,有了评判和预设就戴上了有色的眼镜,看不到原来的本质了。我也是一个家长,对孩子尽心尽力 ,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成长的保障,其他的父母也是一样的,只是能力有限,认知有限,而没有给到孩子想要的。
我一直想找到事物的根源,其实根源就在内在冰山里,就在原生家庭里,目标在萨提亚里,治疗信念也在萨提亚里,知道这些,可是忘记了他们的作用,在韩老师的提醒下,我恍然大悟。询问的时候,可以探索来访者的冰山,从而找出卡点在哪里。咨询师内在也有一座冰山,当两座冰山巧妙碰撞的时候,可以融化多年的坚冰。真是太奇妙,太好玩了。
李老师为了让大家看到挨打里,不但有恨在,也有爱在,她做了一个雕塑,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爱的内容增加,恨的比例变得越来越小。可以对男孩说:要求父母改变,你觉得怎么做?父亲做了什么,让你感受到了10%的爱?11年前弟弟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是怎么做的?你生下来,父亲就打你吗?做什么事的时候,父亲打你?父亲对你的期待是什么呢?目的又是什么?他不喜欢你,是真的吗?
对父亲可以这样说:打孩子的目的是什么?目的达到了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教育方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对父子先共情,然后循环提问,问过一个人,再问另一个人,你感觉怎么样?
补石运用内容反映,让我内心触动大,确实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很贴近来访者的心,并且与之共情。
讲师是多讲多说,咨询师是多听多问 ,讲师是绽放自我,咨询师是向内探索自我。
通过这次个案督导,我发现自己对他人的肯定认可,不再有什么期待了。别人肯定与否,个人的价值本来就在,并不因他人的肯定和欣赏或降低或抬高。突然间觉得心理咨询就像吃保健品,有时候效果非常明显,但有时候没有什么明显效果,但一般情况下,它对人是没有害的。
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感谢自己,感谢他人,希望因自己的存在,给世界增添一些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