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时饮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怪。高祖每酤留饮,酒讎数倍。及見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札记〗①“隆准而龙颜”,“准”为鼻,则刘邦为人,鼻梁高耸。“颜”非指人全脸之貌,仅指额头。《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颜,额颡也,齐人谓之颡,汝南、淮、泗之间曰额。”则大约是楚地称额,而齐地称颡。《庄子·大宗师》言及“真人”时,有“其颡頯(kuí)”。成玄英疏“頯”为“大朴貌”,意为额头宽广。“頯颡”与“龙颜”,庶几相近。又《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毛传》释“螓首”:“颡广而方。”则男性之“龙颜”又与女性之“螓首”略可相比。
②“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者,《史记正义》引《合诚图》云:“高祖七十二黑子者,应火德七十二日之征”。凡称汉朝为火德者,皆非汉初观念。(详见【第14篇】论“刘邦赤帝子传说”非司马迁《史记》原文。)
③“意豁如也”,《说文解字》:“豁,通谷也”。“豁”字本指两通之山间谷道,故有缺口、缺损之义,如“豁口”;又因谷道既能通人,便有通透、容纳之义,如“豁达”。“豁如”便是“如豁”,指刘邦之度量如山谷,能容人,与前文之“宽仁爱人”、后文之“常有大度”同为一事。故原文之句读(中华书局1962年版)并不合理,应以“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为妥,前一句都说豁达,后一句只说职业。
④“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秦之授田于编户齐民,率以家为单位,征收实物地租。云梦秦律《田律》:“入顷刍稿,以其受田之数,亡垦不垦,顷入刍三石,稿二石。”无论耕种不耕种,收成好不好,每顷按定额征收田租,一石约合如今六十斤。刘邦不助父母兄长从事农业,自然加重家人租税负担,故家人称其为“无赖”。“无赖”为不足以依赖之意。
⑤“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史记》作“泗水亭长”。亭最初为军事单位,劳幹以为“远古时期,为防水并且防野兽的侵袭,人就选择高处来建房舍,这种高处的房舍就叫做京或亭。这些不同地位的亭,往往是可以互相看望的。结果主要的亭就变成贵族宫室的台殿,而附属的亭就成为瞭望侦察的瞭望台。”秦十里一亭,为乡间最基础的治理单位。亭长负责亭之日常,职务大约有禁捕盗贼、受理简单诉讼等。亭又有招待住宿之功用,故犯宵禁者,常被呵止,宿于亭上。亭长之下,有求盗、亭父两名吏卒,前者掌“捕盗”,后者掌“开闭扫除”。然《方言》称:“楚东海之间,亭父谓之亭公,卒(求盗)谓之弩父。”《史记索隐》又引应劭曰:“旧亭卒名弩父,陈楚谓之亭父,或云亭部,淮泗谓之求盗。”名称淆乱,严耕望《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以为许多亭大约“一亭盖只一卒”,常常一人身兼求盗、亭父两职,故导致称呼混淆。
⑥“常从王媪、武负贳酒”,“贳酒”即“赊酒”。“负”者,如淳曰:“俗谓老大母为阿负”。古无轻唇音,疑“阿负”即后来之“阿婆”。《史记》中又有女相士许负者,曾为薄姬、周亚夫等人相面。
⑦“高祖每酤留饮,酒讎数倍。及見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雠”通“售”,刘邦每来赊账饮酒之日,店内售酒皆几倍于平日,如有神助。故王媪、武负折断用以记账之简牍债券,免除刘邦酒筹。“责”通“债”。王媪、武负两妇人,皆酒肆之主人。经商常为秦汉时女性所选职业。“在秦汉人心目中男子经商是一件不体面的事情,但对女性却无这方面的职责。”(《中国妇女通史》秦汉卷)”行商坐贾,男性多为行商,女性多为坐贾,所售为糖、酒、布、席等日常之物,亦有开设旅舍者。《后汉书·冯衍传》注冯衍斥其妻争吵时如“贩糖之妾,不忍其态”;秦时巴地之寡妇清更是名闻天下之大手工业富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