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做出版让精神更明亮读书教育
一本书的真正诞生,需要哪些人的共同努力

一本书的真正诞生,需要哪些人的共同努力

作者: 后窗 | 来源:发表于2017-05-09 10:25 被阅读506次
    一本书的真正诞生,需要哪些人的共同努力

    但凡爱好写作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把自己的文字变成一本设计精美的图书,让自己的思想情感在与读者的分享交流中得以发生影响,或启迪,或共鸣,或陶冶。

    记得我的第一篇投稿文章被发表在《新民晚报》上,见到文字变成铅字的那一刻我兴奋极了,后来收到的稿费通知单更让这种情感得以升华,成为生命中一朵美丽的小花。

    第一次投稿的成功把我对写作的情愫进一步激发出来,变成了更加富有热情的持续笔耕。于是,常常会想,若能通过出版社的装帧设计、编辑校对、付型印制等流程将一页页文稿制作成内容形式兼美的图书,应该是多么欢欣鼓舞的人生美事啊!

    人总是会贪心,有了这一样,就会想着那一样。但对于爱好写作的人来说,这样的贪心也未尝不是前行的动力。只是要时刻对语言文字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使其自然、纯净地从内心深处涌出,不哗众取宠,不沽名钓誉,不粗制滥造。

    然而,一本好书的问世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至少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一本书才算真正诞生了。那么,究竟是哪三方呢?

    李长声曾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他认为:

    有三个点A、B、C,构成三角形平面,由各点向空中引线,相交于一点O,得到一个立体的三角锥。假设A、B、C分别代表著者、出版者、读者,那么O就是图书。

    这个说法形象至极,空中的O点是否光彩夺目,取决于ABC三点在各司其职基础上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面分述之。

    一、作者需要做什么

    作者是书籍这种文化产品的创造者,是最重要的源流角色。在教育没有普及之前,能成为图书作者的人很少。随着教育的全民普及,人们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自媒体的繁荣昌盛,我们进入了人人都可能成为作者的时代。

    然而,作者一多,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图书作者的良莠不齐。而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有水平的优质作者。他们才是精品图书产生的必要前提。

    优质作者能认真严谨地对待自己的每一篇文章。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任何一部著作都是由一篇篇文章组成的,不论是序言、正文、附录还是后记,形式虽然不同,但同样都反映了作者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一个对语言文字怀有敬畏之心,就会认真地书写每一个文字、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段落、每一篇文章,进而成就每一部著作。

    遗憾的是,在人心浮躁的背景下,很多作者都为了数量或名利而失去了对著书立说的那份敬畏之心。“数量多、精品少”是目前我们图书市场的一大特点,原因之一就是作者队伍的参差不齐,缺少对著述怀有敬畏之心的作者。

    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认为,学问、思想与人格均需要长期的蕴蓄、涵养,是无法速成的。他指出,有的人“在现今科研体制的利益驱动的动因裹挟下,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前冲,确实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但难免逼仄、浅陋,违背了学问、思想积累的自然进程,破坏了言语生命成才的节律”。

    我觉得,潘教授的这番话道出了学术界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某些人不顾学术积淀与学养底蕴,东拼西凑之后就想著作等身,目的不是为了滋养读者,而是晋升职称。对读者缺乏负责的态度,对著述缺乏敬畏之心。

    除了要有对著述的敬畏之心外,作者还需要知晓图书出版的基本要求。

    一是书稿要“齐、清、定”。“齐”是要求书稿、图稿和附件(前言、目录、后记)等要件齐全;“清”是要求图稿清晰,书写清楚,改得清楚;“定”就是内容确定,发稿后不要再有大的改动。很多作者没有做到这个基本要求,拿着残缺不全的书稿就往出版社交,作者资料没有,内容简介没有,目录没有,前言后记没有,图片来源不明,书稿只是草草写就,尚没有作认真细致的打磨修改,错别字、病句等语言表达问题俯拾皆是,离真正的“齐清定”还相距甚远。

    二是书稿须通过三审才能进入出版流程。

    书稿交到出版社还不能算进入出版环节。成熟的书稿要先通过三审后方可正式进入出版流程,成为出版环节里的一个品种。很多作者不知道这个常识,经常把书稿送交出版社后要求立即出版,无视出版社的操作规程。三审制是保证图书质量的关键。

    在整个出版流程中,责任编辑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学校教育里的班主任。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选题策划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宣传推广能力,对这本图书的诞生过程全权负责。通过三审的书稿由责任编辑报选题,出版局审核批准后领书号。通常要提前一年列入选题计划,第二年再出版。比如,2017年报选题后,2018年出版,应该有一年的提前量。图书的出版绝不是立即马上的事情。

    二、出版社需要做什么

    出版社是图书的诞生地。在出版环节中,必须要遵守出版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图书质量。

    责任编辑着手出版一本图书时,先要将书稿打印出来,进行初步的文字处理和书稿结构梳理。保证要件齐全无误后进行电脑发稿和纸质发稿。通过这个环节,美编要完成内文版式设计,纸质书稿则由办公室下到出版科,由出版科发到排版公司。排版公司负责人对书稿进行分配,具体到某位排版员负责排版。

    在整个出版环节中,排版员的工作也非常重要,但目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拿到一本图书,最先关注的是作者,其次可以看到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事实上,排版员的名字也应该列上去,后期的责任印制也同样不可或缺。

    只有作者、责编、美编、排版员、责任印制的密切配合、尽心尽力才能确保一本图书的整体质量。当然,在图书的出版环节里,还有很多科室很多人的默默付出,办公室、总编办、经理室、校对科、市场部、财务科……这些科室的相关人员都为图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劳,这里不一一列举。

    经过排版员的排版后,外观粗糙的书稿变成了极富视觉美感的校样形态,校样需要责任编辑至少看三个校次,作者至少看一个校次,如果书稿太过专业,还需请专家外审看一个校次,不管哪一个校次结束,中间都要有责编的对红和排版员的改红。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责任编辑与作者、与美编、与排版员的反复沟通,涉及责编改动是否符合作者本意,封面设计是否得到作者、领导、责编、美编的一致认同等事宜。

    概括来说,一本图书的顺利诞生绝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可以决定的,至少有几十个人参与其中,所起作用虽大小不一,但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对于想要出版著作的人来说,出版也许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这并不是障碍。最重要的要明确作为作者,你自己需要懂得什么,比如对出版人的尊重,对出版流程的了解;需要做好什么,比如对自己的文章应怀有敬畏之心,书稿做到“齐清定”以后再交给出版社,不要不顾出版流程,只顾一己之私不分昼夜地催促编辑速速出书。作为出版者,我们必须要对每一位作者都一视同仁,严格遵守出版流程,每一个环节都认真细致。

    三、读者需要做什么

    当作者和出版社合力将图书出版出来以后,我们只能说它的物理形态诞生了,它的精神价值并没有实现。书籍作为文化的载体,其精神价值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它与其他商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评价非常重要。

    那么,读者作为图书的接受者、消费者,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一是买书时要学会选择图书。

    每位读者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和阅读趣味,面对海量的图书,我们需要放出眼光,运用智慧,学会选择优质图书来阅读,不能让质量不过关的劣质图书进入书房,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在没有做出版之前,我买书时常常关注是否是经典图书,如果是经典名著就会买下来。在做了出版以后,我买书时会考虑一下几个因素:一是作者的知名度和写作水准;二是出版社在读者心目中的口碑;三是图书的装帧设计,包括开本大小是否适中、封面设计是否美观、版式设计是否合理等;四是印工质量是否考究,包括纸张是否悦目、工艺是否精美等。当这四者都符合我的要求时,通常才会买下来放到书柜里。图书对于我来说,不仅有阅读的价值,还有收藏的价值。

    二是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反馈。

    读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关于读书的论著就有很多。这里我只想说,读书要注意方式方法,力争事半功倍。我喜欢买来纸质书,边阅读边圈点勾画,第二遍阅读时,或作摘录于笔记之上,或写成阅读感受,对阅读活动进行及时反馈。这种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的方式虽然比较传统,也比较耗时,但却是非常扎实有效的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丢由:弱弱地问一句,选题会上通过率高吗
        后窗:@丢由 主要根据图书的质量和价值来确定
        丢由:@后窗 哈哈,我的下周三出结果,有点紧张。立项成功了,选题会是根据市场需求筛选,还是根据是否有违禁内容筛选呢
        后窗:@丢由 比较高😊
      • 玉宇金猴:谁知掌上书,行行皆辛苦!
        后窗: @玉宇金猴 是的,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苦与乐,关键是喜不喜欢😊
      • 青山若夫:学习了,受益颇深,继续坚持初心。
        后窗: @青山若夫 谢谢您的喜欢😊

      本文标题:一本书的真正诞生,需要哪些人的共同努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sb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