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上午10点左右,我接到主编电话,让我到门卫室去接待一位主动找到我们出版社想要出书的作者,我放下手头的工作,带着好奇心朝门卫室方向走去,远远地看见一位身材魁梧的老先生,正在和总编办的董老师谈话,见我过来,董老师为我们作了简短的引荐。从引荐中我知道,站在我面前的老先生姓徐,是上海某中学的退休语文教师。
徐老师虽然穿着家常衣服,一眼看上去和常见的七十岁左右的上海老年人没有太大区别,但随着交谈话语的增多,我发现了徐老师的与众不同,他不仅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还透着一股由内而外的洒脱、儒雅之气。当他告诉我,他快八十岁时,我非常惊诧。
无论从他的外在形貌还是言谈举止都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尤其是当我看到旁边停放的自行车时,更觉得这位老先生的不同一般。他竟然是骑着自行车带着七大本书稿来到我们出版社的!
从聊天中我感受到,徐老师是一位性格开朗、很有思想的老人,说话声音清朗,不蔓不枝,慈祥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他告诉我,他从小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几十年来一直研习不辍,尤其是做了语文教师以后,更是经常和学生一起切磋琢磨,对传统经典的领悟也更深入更透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亲见很多质量不高的所谓传统文化读本在遗害广大青少年,败坏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胃口,削减了他们对经典作品的学习热情。很多语文教师面对《老子》《论语》《庄子》《孟子》等底蕴深厚的经典文本,或照着教参逐字逐句翻译,或随便买一本注释选本照本宣科,或枝解为考试题型让学生死记答案。对这些不尊重传统经典的功利现象和简单粗暴的教学态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在退休以后,他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埋首于对上述传统经典文本注释、解读和梳理。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对《论语》《老子》的全部工作,他很想找到一家合适的出版社来出版他的这些书籍,让广大师生们读到经典中的精华,进而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热爱我们的中华文明。
说到这里,徐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你看我,光顾着自己说,说得再好,不如看看我的书稿。您要觉得书稿质量好,您就出版;觉得质量一般,没有价值,您就不出版。没有关系的。”说完,他带我走到自行车旁,从车筐里拿出一本“书”给我,原来,他已经把书稿按照书的形式装订起来了,外形上看就像我们的硕士论文集,打开一看,我被震撼了,所有的书稿全部是手写的钢笔字,看到我的表情,徐老师说,书稿得有书稿的样子,从语言到内容,一点儿也不能马虎,所以我完全按照正规图书的要求来制作的。我不会用电脑打字,就一笔一划地写下来。听了他的话,我的心竟有五味杂陈的复杂感受。
在这个浮躁之风无孔不入的时代,多少名家名师都在跑马式的写书出书,多少想要成名成家的现任教师粗制滥造了一些书稿后拿钱出书,以得名获利,昭示功德。而眼前这位八旬老人,二十几年如一日,坐在冷板凳上与贤哲对话,让平躺在纸页上的文字站立起来,赋予经典文本以鲜活的生命力,将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生命哲理和普世价值挖掘出来,与自己的心灵世界相互连通,形成了他对传统经典客观而独特的理解。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八十多岁了,做这件事完全是心甘情愿的,不为名不为利。”我完全能理解徐老师的无所为而为的无功利境界,这是一份深沉的爱国情和使命感。
最后,我拿了一本“陪你读《论语》”和一本“陪你读《老子》”两本书稿回到办公室。带着惊诧与敬佩的心情专心致志地读起来。
当我把徐老师的“陪你读《论语》”这本书稿的目录、序言和前两章一口气读完时,我难掩心中的激动与兴奋:流畅精准而富有思维含量的语言、翔实而恰当好处的资料佐证、合理有序的组织结构、深入浅出的独到阐述。
自从做编辑以来,我还没有看到过如此认真负责的作者,如此精益求精的书稿,与那些让我们这些编辑造成严重内伤的差书稿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有些出版人经常把名家名师挂在嘴边,出不出书完全以作者是不是有名为唯一标准,有名的作者不管书稿质量如何,直接拍板,毫不犹豫一概拿来,甚至连提个修改意见都不敢,生怕得罪了名作者,断了后路。
我承认,在学术界、教育界,有很多名家名师都是名副其实的,真的是凭借才学人品得到大家的敬重与追随,但也不能否认,还有相当一部分名家名师是靠各种炒作炒出来的,如果没有中国式关系在起作用,单靠学养智慧,根本不可能成名成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著作出版。所以,对于已经著作等身的名家名师我一直心存警惕。也因此,我尤其看中不靠关系、不靠炒作、默默耕耘而有所成就的优秀一线老师,他们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
的确,在这个过度推销的年代,这些人显得那么另类,不擅长为自己唱赞歌、作标榜,也就一直不被领导看中,甚至终其一生都没有出头之日。直到最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连同自己带入泥土。
通过仔细的阅读,我已经能够确认这本书稿的出版价值和意义。只是由于这套书与我们科室的出版定位不符合,最终没能通过审核。在我觉得遗憾的同时,原学林出版社的一位编辑接过了这套丛书,表示会竭尽全力将这套书出版好,让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达给我们的一线语文教师,传递给广大的莘莘学子,让他们在徐老师的陪伴下,静静地潜入经典文本之中,含英咀华,品味到其中蕴含的真味。
我真诚地祝福并感谢热爱传统经典文化,并用几十年的时间潜心其中的徐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