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硅谷三家风投

硅谷三家风投

作者: 季中 | 来源:发表于2020-09-09 17:18 被阅读0次

硅谷三家顶级风险投资公司的做事原则。

就像华尔街已经等同于美国金融业一样,在创业者眼里,“沙丘路”(Sand Hill Road)便是风险投资公司的代名词。沙丘路位于硅谷北部的门洛帕克(Menlo Park),斯坦福大学向北一个高速路的出口处。

沙丘路一共只有两三公里长,风险投资公司真正聚集的地方却不到一公里,那里聚集了几十家美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公司至少有一半是由这条街上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红杉资本和凯鹏华盈。今天,我们先简单介绍这两家风险投资公司的特点。

先说说红杉资本。红杉树,英语里叫Sequoia,在加州到处可见,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可能也是最长寿的)生物。这种红杉树可以高达100米,直径8米,寿命长达2200年。1972年,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在硅谷创立风险投资公司时,就以这种最大、最长寿的树命名,寓意是一清二楚的。

红杉资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它投资成功的公司占整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市值的1/10以上,包括苹果、Google、思科、甲骨文、雅虎、网景(1999年被美国在线收购)、YouTube和Whats App等IT巨头和知名公司。

红杉资本的投资对象覆盖各个发展阶段的未上市公司,从开创期到马上就要上市的公司。红杉资本内部将这些公司按发展阶段分成三类。

第一类:种子孵化阶段(Seed Stage)的公司。这种公司通常只有几个创始人和一些发明,要做的东西还没有做出来,有时公司还没有成立,处于天使投资人投资的阶段。红杉资本投资思科时,思科就处于这个阶段,产品还没搞出来。

第二类:早期阶段(Early Stage)的公司。这种公司通常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概念和技术,并做出了产品,但是在商业上还没有成功。当初它投资Google时,Google就处于这个阶段。当时Google.com已经有不少流量了,但是还没有挣钱。

第三类:发展阶段(Growth Stage)的公司。这时公司已经有了营业额,甚至有了利润,但是,为了发展,还需要更多的资金。这个阶段的投资属于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红杉资本在每个阶段的投资额差一个数量级,分别为10万~100万、100万~1 000万和1 000万~5 000万。

相比其他风投公司,红杉资本更喜欢投快速发展的公司(而不是快速盈利的),尽管风险较大。苹果、Google、雅虎等公司都具备这个特点。那么如何判定一家公司有无发展潜力呢?据我了解,红杉资本大致有两个标准。

1.被投公司的技术必须有跳变,就是我常说的质变或革命。

2.被投公司最好处在一个别人没有尝试过的行业,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如在苹果以前,个人电脑行业一片空白,在雅虎以前,互联网还没有门户网站。这样的投资方式风险很大,因为还没有人证明新的领域有商业潜力,当然做成了回报也高。

此外,红杉资本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创始人中要有一个第一代移民。

对于想找红杉投资的人,红杉资本有一些基本要求,就是要把自己做的业务用几句话讲清楚。什么叫做用几句话讲清楚呢?红杉资本的投资人会给你一张名片,看你能不能在名片背面空白处写清楚。讲不清楚的人,要么表达能力太差,要么自己脑子就不清楚,要么就是忽悠人,无论是哪一种,红杉资本都不会投资。

红杉资本的一位合伙人比尔·科夫兰(Bill Coughran)曾经是Google的高级副总裁,并在2005年的时候是我的老板。他和我分享了红杉资本对好项目、好公司的看法:

公司的项目(发明、产品)带给客户的好处必须一目了然,而不是讲一大堆故事。

技术上要有绝活,即核心竞争力。

好的业务永远是花小钱就能做成大生意的。比如说当初投资思科,是因为它不必雇多少人就能搞定路由器的设计,投资苹果和Google也是类似。那些要靠烧钱才能维持的生意,红杉资本是绝对不干的。

对于创始人,比尔补充了两点:

公司和创始人的基因要好。当然这里不是指生物基因,而是作为企业家的基因。红杉资本认为,一家公司的基因在成立的三个月中形成,优秀的创始人才能吸引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团队才能奠定好的公司基础。

要能够通过灵活快速打败大公司,而做到这两条的前提不仅是要求创始人聪明能干,更要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需要做什么。

接下来,再聊聊凯鹏华盈。

凯鹏华盈成立的时间略早于红杉资本。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它一共融资了二十多次,加起来大约200亿美元,推出后的总收入是8000亿美元,平均每一期资本都有40倍左右的回报。一个基金一次做到这一点不难,难的是几十年一直如此。那么凯鹏华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今天介绍一个大概情况,以后会专门讲一次它的主席约翰·杜尔的投资理念。

简单地讲,凯鹏华盈投资有这样三个特点:

1. 创始人办公司的动机,杜尔等人非常看重一个新公司是否能够对世界带来正向的进步。如果只是能够降低成本赚钱,或者与人不同换一种方法做事情,凯鹏华盈对此并不太喜欢。无论是它过去投资的公司,比如苹果、思科、Google、基因泰克、Facebook,还是最近我看到并参与的几个公司,比如能够省电90%的IoT芯片、能够打印金属材料的3D打印,甚至它投资失败的一些项目,都具有这个特点。

2. 基金在投资后要深度参与,并利用以前投资过的公司帮助新公司,或者让新公司互相帮助,简单地讲就是一种网络效应。当然,对于这一点,一些创业者觉得凯鹏华盈过于干预,并不喜欢。凯鹏华盈有时甚至喜欢找个CEO把创始人换掉。这里我不评论这种做法的好坏,但这是一个特点。

3. 相比红杉资本不强调聚焦,不对未来作判断,凯鹏华盈比较聚焦,并且喜欢预测未来,这让它有时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但也错失了不少机会。比如2000年后,它受到戈尔和民主党政要的鼓动,押宝新能源,满盘皆输,而且错失了社交网络的机会,凯鹏华盈是所有基金中最后投资Facebook的,那时后者的估值已经极高了。事实上,Facebook很早找过凯鹏华盈,但是后者的心思根本不在社交网络上,后来该基金公开承认这是它最遗憾的一件事。当然凯鹏华盈在iPhone诞生的初期押宝iPhone的生态系统大获全胜。

如果说红杉资本和凯鹏华盈代表老一代的风险投资,那么大家熟知的Y孵化器(Y Combinator,简称YC)则代表新的一种模式。从名称来看,YC属于孵化器,但是它挣钱又是靠其天使基金,因此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是一个特殊的结合体。

YC由硅谷的创业教父、畅销书《黑客与画家》的作者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创办。格雷厄姆本人是艺术和技术结合的代表人物。他早年在著名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IDS)学习艺术,该校是北美最好的独立艺术院校,同时在康奈尔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然后他改学理工科并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格雷厄姆认为科技的发明创造和艺术创作有着相同之处,并且致力于发现富有创造性的年轻人。

格雷厄姆做孵化器,或者说做孵化—投资混合体的方式和之前的投资人都不同,他不看重场地等物质条件,而强调人的潜能和经验在创业成功中的重要性。

在格雷厄姆看来,找到有潜能的年轻人是成功的第一步,不过这些年轻人未必有经验,因此投资人能够给他们的最大帮助就是提供这种经验。格雷厄姆知道自己的经验有限,便设法聚集了一批有经验的人(我们权且统称他们为专家)来帮助他辅导创业的年轻人。当然,格雷厄姆也将自己投资所占的股份分给那些专家一些。

YC虽然号称孵化器,却没有什么场地,仅有的一点点场地大部分还是小会议室。在那里,Y孵化器对所投公司创始人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因此,你可以把格雷厄姆孵化公司的理念看成是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办大学的理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从2005年成立到2017年,据估计YC总回报率大约是30~50倍左右,即使按照30倍的下限计算,YC的投资回报也比整个风险投资行业的平均水平高很多。在YC投资的公司里,最著名的是网上房屋租赁公司Airbnb和云存储公司Dropbox。

今天通过介绍硅谷的三家顶级风险投资公司做事情的原则,你可能已经感悟到了我们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顶级投资人看重什么素质和能力,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硅谷三家风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ty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