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袅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犁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背景】
岑参在诗名上与高适并称,都是边塞诗派的著名人物。
岑参两次出使塞外,在边地生活达六年之久,所以对边塞征战生活和边塞风光有较深体验,对那里的山川河流、风物气候音乐舞蹈乃至民情风俗都十分熟悉。
此时唐王朝在政治上已日益腐化,危机四伏,但矛盾尚未表面化。西域边境还保持着稳定局面,当地驻军士气较为高昂,民族关系也比较融洽。诗人心远大政治抱负,又深受主帅器重,对前途充满信心,心情自然乐观开朗。
他的边塞诗往往写得热情洋溢,充满乐观向上的昂扬。他写边地生活,写得豪气十足,甚至就连那些容易写得悲切的送别诗,也同样写得豪放激昂。他的诗以浓厚的异域情调,大胆夸张的想像,道劲活泼的语言,昂扬奔放的气势,形成雄奇瑰丽的风格,在唐代边塞诗中独树一帜,成为盛唐之音的突出代表。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借着给前任武判官送行之机,写下此诗。
这虽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但诗中大部分笔墨都用来歌咏边塞早雪的奇异景象。尤其是“忽如”两句,诗人以大胆的想像、新奇的比喻,把漫天大雪比作春日遍地盛开的梨花,使严寒的冬天充满浓郁的春意,把雪景写得壮观可爱。
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犁红旗冻不翻”的画面也极为绚目壮美,用鲜红的军旗点缀万里银装的大地,不仅色彩对比鲜明夺目,而且还表现出了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
全诗辞藻宏丽,色彩鲜明,既慷慨豪迈,又妩媚多彩,融细腻柔美的南国情调于刚健质朴的北国风光之中,既瑰丽,又奇特。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
【译文】
凛冽的北风席卷大地,刮断了地上的枯草,塞北八月就开始下雪了。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来到,雪白的梨花开满千树万树。
雪花飞入珠帘浸湿罗帐,皮袍不觉得暖和,锦被感觉到单薄。
将军的弓冻住了拉不开,主帅的铠甲冷得穿不上,大漠上纵横交错结满了冰,天色阴暗,黑云低沉。
主帅为你设宴送行,胡琴、琵琶与羌笛所奏的均是呜咽的曲子。
暮色中大雪纷纷下,积在军营门口,军旗冻硬,朔风劲吹也不能让它飘展。
在轮台东门送你离去,你走时大雪覆盖了天山道路。
山峰重叠,山路曲折,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留下了一行马蹄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