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能忍的人,才能够经过千折百转之后闯出一番大事业。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海瑞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海瑞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获得更多的独立性;教皇则想加强控制,把海瑞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海瑞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海瑞出教。“开除出教”是一种最令人害怕的惩罚,它等于宣布剥夺了一个人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甚至生命。当时海瑞四世的国内基础并不稳固,教皇的号召力非常之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海瑞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海瑞的王位发起了挑战。
海瑞面对危局,被迫妥协。1077年1月,海瑞身穿破衣,只带着两个随从,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请罪忏悔。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海瑞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海瑞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到了卡诺莎后,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海瑞进入。当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海瑞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行”。 表面上看,是教皇格里高利赢得了胜利,但实际上,恰恰是他自己救了摇摇欲坠的海瑞四世。他使得众多追随者大为失望,而海瑞恢复了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然后派兵把封建主各个击破,并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和封邑,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被逐一消灭。 在阵脚稳固之后,海瑞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格里高利再施“撒手锏”——开除教籍,但这回却完全失策了。原来的支持者已被除灭,中间派在“卡诺莎之行”后已不敢信任教皇,纷纷投靠海瑞四世。海瑞四世强兵压迫,所向披靡,格里高利弃城而逃,最后客死他乡。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的确,这句话包含有智慧的因素,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广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启发是:得势时不能太嚣张,得饶人处且饶人。教皇如果没有逼海瑞太狠,让他颜面扫地,最后也不至于落得客死他乡。
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关键就在一个“忍”字。所谓“心字头上一把刀,遇事能忍祸自消。”所谓“忍得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