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0岁仍过不好这一生,缺的不是成功学,而是对失败的钝感力

50岁仍过不好这一生,缺的不是成功学,而是对失败的钝感力

作者: 毅鋒俠 | 来源:发表于2021-01-10 11:39 被阅读0次

    如果你今年50岁,你认为大概率能过上快乐富足的人生吗?

    我想跟你分享两个真实故事。

    朋友甲是我前同事,她丈夫比她大10年,已经接近55岁,本来再过几年便准备退休,但因过去三年沉迷炒股票,听从各种路边消息买卖而不懂独立分析 ,到今天几乎把自己积蓄亏光,要不是我朋友劝阻他,后果不堪设想。今天她丈夫只能继续拼命工作,但却退休无期。

    朋友乙是我7年前认识,他性格热情好动,但当相处日久,知道他专注做传销,经常找朋友做他下线,问题是他一方面对自己所做的公司分析不够透彻,所 做的公司一间倒闭一间,前后至少换过五到六家公司,再加上过去他付费课程动辄花费几十万,一生总共亏掉超过400万。今年他已经临近50岁,财富和人脉都要从零开始,只能够无奈接受和重头来过。

    他们两位都是机智聪敏、充满人生经验的前辈,为何到头来落得如此下场?

    我发现身边类似的例子无处不在,他们的故事相信也只是冰山一角,我还听过其它例子如从事职业司机、酒店服务员等超过二十年,到头来却因失业,没留下多少存款。

    最近,我身边一位朋友坚持写成功日记超过一年,但他生活却仍未看到成功,没发生多大改变和过好这一生。为何人要过好这一生这么困难,究竟有何方法能做到和少走弯路?

    01
    无效努力的共通点

    对于以上各种失败的人生故事,我发现有个共通点,就是他们大多长期处于同一个圈层,未曾真正出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例如有人每天从家里出门,迫着公交车回到公司上班,到下班后到超市买晚餐,再回家吃完后冲凉睡觉。每天刻板式地生活,却从未有强烈欲望去认识更多来自不同圈层的朋友。

    或者他们也曾认识不少朋友,但在交往过程中,朋友们对他的建议却从来没用心聆听,生活依然固我,由内到外都没发生多大改变。

    爱因斯坦说过,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作同一件事,而期待会有不同结果,这叫作神经病。

    很多人一生从来都没冒过什么大风险,只选择活在自己的舒适圈,在思想上、人际关系上、事业上、感情上、财务上都抗拒改变和冒险,不愿意归零学习 ,这便是大部分人到今天依然活得平庸的主因。

    另一个常见共通点,便是盲目学习和追求成功。

    最初认识朋友乙时,我认为他是位值得信任的朋友,并曾出席过他两次饭局,但日久见人心,发现他一方面曾付费十几万上各种心理学和人生课程,但另一方面却看不到他在言行、做人和事业上有很大进步。

    有次他邀约我們到饭店聚餐,饭店只能容纳20人,他却相约超过30位互不相识的朋友聚首一堂,没招呼好和洽当安排坐位,最后令大家非常尴尬,这亦是我最后一次出席他饭局。

    我发现很多人即使报读各种付费课程,如果ta缺乏深度思考、深切反省和持续实践,就如鈡摆理论般,最终只会打回原型。

    不少人喜欢看名人传奇或成功学书籍,如乔布斯传、李嘉诚传、富兰克林传等等,如果他们却从根本上没对症下药,把个人失败经验做好总结,他们仍会没法过好这一生。

    与其盲目对成功学进行崇拜,还不如把过往失败经验作出总结。

    02
    绝大多数人平庸的通病

    还有第三个共通点,它比前面两个更关键,便是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

    陈山葱和何超云

    香港有位男演员叫陈山葱,他有单新闻曾轰动一时,就是和赌王何鸿燊女儿何超云拍拖,当时传媒和社会各界争相报导却一致不看好,因为当时他选择放下本来的主业:演戏,只顾享受纸醉金迷的生活。不出两年后,何超云向他提出分手,瞬间他生活从神坛掉到谷底。

    直到他知错悔改,重新回到电视台演戏,终于在2017年获得最佳男配角大奖。

    当人能大彻大悟,重新走对方向,他便能更容易达到成功的目标。

    问题是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一直走错方向,却无人在旁指点问津。

    2020年微信视频号被喻为下一波大红利,不少从未拍过视频、全无经验的小白也冲进来,想抓住这波红利。但发现不到半年,很多当初充满热情加入拍视频的朋友,现在已经断更,原因是他们无法从视频号上得到正回馈和变现。例如他们从事互联网、酒店和餐饮,却只在视频号简单分享生活细节和讲道理,没有老师为他们在定位上作出指点和铺排,他们便如无人驾驶般在视频号自拍自嗨,最终淹没 于无声无色中。

    问题的本质,是很多人只懂追风口,而不清楚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追风口,或不知道自己定位能够在风口中得到什么。

    另外,不少朋友投资股票超过10余年,但细问之下,他们大部分总计仍是亏损,未能产生稳定盈利,而他们投资主要靠听取别人的股票推荐,缺乏对企业深入分析、不理会财务报表、连自己买的公司主业做什么也不去研究,这样的投资系统如何能够稳定获利,犹如火中取粟。

    他们很多人只是家庭主妇、学生、工人,对数字触角迟钝,却选择从对数理分析要求甚高的股市中赚钱。当任何人选择在自己最不擅长的领域中赚钱,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从运气中赚回来的钱,将来终会靠实力赔回去。

    其实大家都渴望过更好的生活,但却对追求快乐富足存在误区,当大部分人都在盲目学习和报读各种课程的背后,最重要反而是学懂从过去自我失败中学习。

    03
    如何提升钝感力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钝感力》说过,敏感与钝感是一双翅膀,二者不可或缺,失去了其中一边都会使飞行倾斜。前面故事的两位前辈对赚钱非常敏感,却对失败缺乏钝感,最终使他们失去一生的积蓄。

    什么叫钝感力,就是迟钝的力量。它意思是当遇到失败时,如何面对和重整旗鼓的素质。

    据维基MBA智库,钝感力有两个非常重要素质。其中一个便是自我认知力。

    1、自我认知力

    它能让你知所进退,清晰地知道自己优势何在,并冷静分析自己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前文提到的朋友乙丈夫、或无数于股市中浮沉的散户,如果他们能及早发现自己天赋不在炒股票,能及早收手,便可选择进行定投,定期买入指数基金 (ETF)或比特币,数年后他们至少能储到一笔可观的储蓄,不致耗光存款。

    钝感力也适用于爱情,我一位相识廿多年的好友,他并不是天资聪颖、高大威猛的帅哥,但性格却沉稳坚毅,有次我们一起在朋友婚礼任新郎兄弟团,认识了一位单身的姐妹,当时他也是单身,因此对这位外表出众、唱功了得的女生留下深刻印象。

    其实这位女生身边不乏追求者,有来自收入稳定的公务员、也有其他外形更出众或收入不错的男生同时喜欢她,但最后那位女生选择了我朋友,原因就是他对爱情的钝感力,他 坚毅厚颜和沉稳老实令对方很有安全感,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一起成功上车买房。

    据渡边淳一所说,一个人获得成就不取决于当事人的聪明才智,而在于他对当下审时度势的能力和对自我的认知。

    2、自我激励力

    至于第二个钝感力应有的素质,就是自我激励的能力。渡边淳一曾分享自己成长经历,他年青时加入一个名为石之龙的文艺沙龙,里面曾诞生多位知名获奖的作家。其中还有位渡边认为非常有才华的O先生,当时他才华更认为在自己之上,并已在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

    渡边淳一

    但他们两人也会面对退稿的经历,若退稿发生,渡边会选择大喝大醉、发泄一翻后便重新出发,O先生却郁郁不欢和叹气,此消彼长下,O 先生没法再写出令人惊叹的小说作品,并从此在文坛中消失。而渡边则慢慢走上成名之路,享受着知名度带变给他的红利。

    如果一个人缺乏自我激励的能力,即使你空有一身好本领,也无法坚持到底,并走到最后。就好像华为的任正非和特斯拉的马斯克,他们企业都曾差点走上破产边缘,也靠着自我激励而挨过来。

    至于如何提升钝感力,性价比最好的方法便是读书。因为书本能够为你带来新知、新思维和创造自我激励。那是否每个人到书店买一大堆书回家,埋头苦读就可以提升钝感力,把问题解决? 非也。

    很多人读书喜欢自嗨,即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从头到尾看一遍,但却发现读完后往往记不起书中的重点内容。

    所以,最有效读书方法,应该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先总结出自己遇到的问题,然后再从书本中找出解决方法的相关内容,慢慢进行深度思考。

    只有经过自己深度思考和沉淀的知识,才能内化成为你智慧的一部分。

    另外,不是每本书的全部内容都由作者原创,即书本之间,很多知识都会互相关联,甚至重叠,所以若每本书都重头到尾阅读便会浪费很多时间。 所以每当我们读书,便可用以下5步曲作参考:

    1、先思考和总结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从书本封面、封底和序言内容去物色和你遇到问题相关的书
    3、从内容索引中找出关键字,并进行目的性阅读
    4、把重点内容作深度思考和演练
    5、在生活中持续作出实践

    日子有功,当你能够持续透过读书提升自己,你的钝感力便会慢慢提升,从而懂得吸取历史教训作出总结,去优化自己的行为而获得成功。

    说到最后

    美国科学家曾做一个实验,叫「苍蝇理论」,在实验中科学家把6只蜜蜂和同等数量的苍蝇放进平放于窗口的玻璃瓶。玻璃瓶的底部向着有光的窗户,瓶口则对着较暗的室内。那6只蜜蜂花很长时间飞往光亮的方向,最后却饿死于瓶内,而另外同等数量的苍蝇不够2分钟便全部从瓶口飞出来。

    实验的结果证明,被认为有思维的蜜蜂反被固有思维所限而困死于瓶内,但盲头苍蝇却因勇于试错而快速地逃出生天。面对生命中的变幻无常,我们也应学效苍蝇的试错精神,从错误中总结学习,再不断优化自己行为模式去达到目标,最后能让你过好此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0岁仍过不好这一生,缺的不是成功学,而是对失败的钝感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yk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