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以前,回家很方便,就想着早点离家,离开父母,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学之后故乡只有冬夏,每次回家总能够尝到久违的美食,父母的嘘寒问暖更多被认为是唠叨。毕业后,回家似乎久久不再日程表上。
最近和堂姐同住,晚饭一般都是自己做,刚刚吃完饭和老妈视频,老爸接的视频。我“炫耀”着我们的三菜一汤,老爸突然说了句,什么时候做给他吃。我停顿了一小会,答了句,您老想吃还不是随时的事情。我两都清楚,这是句谎话,而我说的是那样轻松惬意,随后便和他说到了其他事情。
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每年都有个固定的时间回家;而后来,总感觉回家是遥遥无期。
我真的是很忙吗?好像又不是这样的,是缺少回家的勇气和自信。毕业后没有按着他们的期望回老家,于是开始了一些莫名奇妙的纠结。越来越不敢回家,越来越不能够轻松的和他们打电话。毕业八个月的时间里,我在家待了一周,打回去的电话次数一双手能够数的清楚。我也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果然,生活总能够慢慢给出答案。4月底,妈妈突然打电话给我说要来这边做检查,可能要动手术。一时间,我发现自己真的好久没有关心他们了。手术风险不算大,但毕竟是在身上动刀子。从医院做检查到最后出院,前前后后差不多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头一次这么切切实实的感受了母亲的脆弱。
脑海中经常浮现出妈妈刚从手术室推出来的样子,麻醉还没有完全苏醒,脸上写着痛苦和委屈。印象中的妈妈永远都是笑眯眯的,而身穿病号服的她显得是那样的无助。在医院的时间是漫长的,空气中弥漫着各中药水味、汗水味。在病房的时间,难得和母亲这样静下来聊聊她的前半生。
出院后妈妈就吵着要回家了,晚上整夜的睡不着,无奈让她回家了。回家后,更多的也只能天天视频问问她的情况。通电话次数多了,时间长了,聊的事情也就多了,好像许多事情也都有了答案。

上大学的时候,我上铺每天都会和父母视频、通话,说的也都不是什么大事,经常听到她跟父母说吃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事情,还常常看到她和父母撒娇。那时候觉得为什么要天天和父母联系呢,每次联系的时间都不是那样长,这些琐碎的事情聊的有些什么意义呢?现在觉得那样是真的幸福,每天联系,记挂彼此。回想起那个时候的上铺,更多的时候她更像是在和父母谈恋爱,诉说着自己的小情绪,分享着彼此的小确幸。
男女恋爱的时候,彼此总会把对方放在心里,期待相见、陪伴,希望能够了解对方的一切。小的时候,对父母是依赖,慢慢长大,离家越来越远,却不知身后的他们多希望我们回头看看。恋爱的感觉,何尝不可以放在他们身上呢?试着想想用谈恋爱的心情和父母联系,去关心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定能够收获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吧!
有人说,20岁的年纪不应该是用来脱单的,应该是脱贫的。我一直很相信这句话,脱贫才能够给曾经为我们付出的他们最好的,但我还是希望即使在这脱贫的日子里,我能够和那两位谈情说爱。谈亲情,说我们之间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