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有言:“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相当一部分的命运,是我们自己造成的。相当一部分的福气,也是我们自己求来的。好也罢,坏也罢,说到底,都是“自作自受”。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一遇到什么不幸的事,都怨天尤人,不是责怪别人,就是怨恨老天。如此,不就偏离主要矛盾了吗?
为什么《论语》强调人要“三省吾身”?目的只有一个,及时发现自身的缺陷,及时改正自身的不足,避免让自身的缺点越积越多。
对于生活的痛苦,要想找到真正的解决之法,我们就只能“向内求”。正如王阳明所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后半生过得“很苦”的人,都犯了这几个糊涂,自作孽,不可活。
一、贪婪而不知足。
古时候的人们,没得吃,也没得穿,照样坚强地活着。而如今的人们,有得吃,也有得穿,为什么会觉得生活无望呢?
原因只有一个,人心不足蛇吞象。吃得饱,穿得暖之后,就去羡慕有钱人住豪宅,开豪车的生活,就去羡慕有权人高高在上,有着人上人的地位。
人心的欲望,既跟黑洞一样,始终是永无止境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做了人类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
举个例子。一个打工人,辛苦一天回到宿舍,打开手机刷短视频,看到同龄人已经左拥右抱,有房有车享清福了。这个时候,他就会抱怨,觉得人生无意义。
带着这种观念活下去,哪怕吃得饱,穿得暖,人们也还是觉得不幸福。如此,又何必呢?人比人,气死人,那我们又为什么攀比呢?
人活一世,尽好本分,知足常乐就好。至于别人如何,不妨一笑置之。
二、抱有不切实际的妄想。
有的人认为,我现在努力了,未来就能够收获了;有的人觉得,我现在拼命了,老天绝对不会辜负我;有的人希望,我现在加班了,未来就能升职加薪。
一般来说,人们越是希望得到什么,越是得不到什么,大概率会“事与愿违”。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是这个道理。
肯定有人会疑惑,老天为什么如此残忍,不让人们得偿所愿,而让人们事与愿违呢?这不是残忍,而是天道平衡。
你想想,如果什么都心想事成,那这个世界不就没有穷人,不就没有乞丐,不就人人都是富人了吗?这怎么可能呢?
对于生活,没必要期待太多,也没必要妄想太多,更没必要胡思乱想,只需要过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就足够了。
过往如何,早已过去,不妨交给历史;未来如何,还未发生,不妨交给老天;而当下,才真正属于我们,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三、不懂得给自己存一笔钱。
俗话说:“闲时赚来急时用,渴了挖井不现成。”
平常无事的时候,就多赚钱,多存钱。等遇到问题了,我们才能有充足的钱财实力,去应对即将到来的风险。
存钱,不是保守的行为吗,为什么我们要保守地活着呢?原因在于,普通人毫无保障,不去存钱,不保守一点活着,那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就束手无策了吗?
就拿北上广深来说,这些大城市的医疗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没钱,注定生病了,都找不到一个床位。
工作也是如此。没存款,那你就肯定害怕失业。可如果你有存款,能够保证自己衣食无忧,那失不失业,对于你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
存钱,看似保守,实际上是给自己和家庭,留一张保命符。有钱,可以走遍天下。没钱,就真的寸步难行了。
四、没有跟家人搞好关系。
四十岁之前,我们的重心都放在外边。四十岁之后,我们将回归到家庭当中。慢慢地,才发现,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外人再好,始终是讲究利益的过客。有利益,外人才会跟你称兄道弟。没有利益,外人就会离你而去,不会有任何的感情。
家人不一样,利益的牵扯会少一点,感情的羁绊会多一点。跟家人搞好关系,那是一辈子的事儿。
跟另一半闹矛盾,婚姻就会出问题;跟孩子闹矛盾,亲子关系就会出问题。而人到中年,或者人到晚年,最重要的关系,不就是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吗?
为了往后余生的岁月静好,从今天开始,尽量跟家人搞好关系,以包容心去接纳他们,不要有任何的抱怨。跟外人相比,家人才是陪伴我们一辈子的存在。
回归家庭,并非失去斗志,也并非放弃事业,而是逐渐明白“家和万事兴”的生活真相,最后选择的正确道路。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