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建筑
建筑是一个民族最醒目的标志,是一个时代风格最细致的诠释。而我们今天沐浴在躲在古老建筑后面的阳光下,小心翼翼抬头瞻仰着光辉里久历风雨的历史,从它的局部构造到全面宏观,它在呜咽,它在欢歌,它要告诉所有人,他见证过的年月可比现在的安宁惊心动魄得多。
欧洲的建筑要从古希腊说起。
古希腊建筑被称为"欧洲建筑的鼻祖",而欧洲文明的摇篮也是古希腊,且不看它今时今日怎么样,对于希腊,我知道的它是哲学家的天堂,是数学家的根据地。
中国古代是大陆文化,而萌发与海洋的爱琴文明则不一样,在不同文明里的建筑也不一样。中国自古以来遵从"天人合一"的观念,亭台楼阁,木瓦飞檐,朱红重玄。而古希腊文明的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柱式上粗下细,很有特色。壁画风格朴实,色彩丰富。
中国的屋檐上一般有神兽做守护神,做装饰,并且更有权利的象征。而西方的建筑一般本身就自带装饰,他们喜欢直接在建筑材料上用浮雕做装饰。
古希腊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米诺斯王宫。这个王宫依山而建,规模宏大,王宫内部高低错落楼梯走道曲折离奇,有迷宫之称。
希腊建筑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在庙宇建筑中所形成的一种非常完美的建筑形式,公元前6世纪因防雨的需要设了外围式平面,柱子是建筑立面的重要部件,所以希腊人在柱式方面下了狠功夫,创造了爱奥尼克,多立克,科林斯和女像柱等柱式。
他们相信人体的美,这不同于中国,中国的文化内敛庄重,在代表王权的宫里,柱子一般是朱红光滑的,有时会雕饰龙凤攀附于其上,象征绝对的权威。
希腊之后是古罗马,古罗马在一定程度上是希腊文明的延续,所以在其体现文化的建筑上,古罗马的建筑受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其建筑上"柱式""围廊式"便是一种继承。
对于古罗马建筑的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那至今屹立的古罗马斗兽场。角斗表演是古罗马节日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公园前80年,古罗马创建了用两个半圆形剧场相对而合成的圆形剧场以供活动使用。该建筑的结构为最能代表古罗马建筑的天然混凝土筒形拱与交叉拱。连续的拱门设计是力量的象征,也使庞大的建筑开朗明快富于韵律。
古罗马式的建筑有很大的几何性,古代中国对于几何的唯一接触在与天文历法,对于建筑我们强调风水,朝向,阁楼严谨,不轻易做创新。
西方的建筑文化里,我最想知道的是拜占庭式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脱胎于宗教,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宗教的产物。
前面的古希腊罗马文明都带有人性特征,而宗教开始凌驾于人权之上,中世纪的主权者有意识地销毁古罗马,希腊时代的著作和艺术品。
所以这一时期在教权的威胁下,这一时期的建筑也显出封建式至高无上的特征。
公元7~12世纪,由于外敌入侵,国土缩小,建筑规模远不如前期,占地减小,所以这一时期的楼向空中发展。拜占庭式建筑以古西亚的砖石拱券为基础,吸收古希腊优美典雅的柱式,古罗马规模宏大的穹隆和旋柱式组合形式,以及用彩色面砖和琉璃砖镶嵌等外装修,形成了独特的拜占庭建筑风格。
圣索菲亚教堂内的装饰富丽堂皇,重点部位有彩色玻璃镶嵌,有地方称以金色,实内大面积的大理石墙与外部朴素彻底形成对比。
西方的建筑里最熟悉的莫过于哥特式建筑。所有人的记忆也许都在于雨果《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一座教堂。
哥特式建筑门窗洞口多用来自东方的尖券来代替古罗马时期的半圆拱,尖形助骨拱顶以及直冲云霄的钟楼,尖塔,束柱和飞扶壁,精雕细琢色彩斑斓的花窗等是哥特式建筑的特色。
哥特式建筑之所以纤细精巧,是因为石材的主要产地为封建领主所占有,使在修教堂时工匠们不得不在节约石料上下功夫。
而中国首先在建筑的材料上就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中国的古建筑主要以木材为主,西方则以石料为主。除了习惯,这与地理环境有很大联系,西方建筑发源地古希腊所在地理位置地势崎岖,河流湍急,石灰岩和大理石储量丰富,这为石构建筑提供充足的材料资源。在气候方面,这里属海洋性气候,常年湿润,如选用木结构更易腐朽,所以石材建筑从这里开始广泛的运用。
总的来说中国的建筑注重意境和全部的组合构成格局,而西方的则以一整座为单位概念,并注重向空中发展,有很强烈的几何性。
但不论是哪种风格的建筑,从完整的建筑的出现那刻起,首先就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是一个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反映,更是那个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评估标准,而这建筑里珍藏下来的历史则是比任何一本史书都更加具体和精彩的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