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深化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
徐洁,李勇(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教研科研中心,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实验中学)
小课题研究由于“短、平、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青睐, 一些学校和老师结合自身特点, 通过研究解决了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 实现了自身发展, 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 随着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逐渐进入高原期, 出现了一些瓶颈性问题。因此, 如何引领小课题研究深化发展, 显得格外迫切与重要。如果小课题研究没有带来预期效果, 就要深入分析, 寻找原因。
一、选题是否恰当
选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小课题的“小”把握不准, 造成了研究难度加大, 无法深入。应重新审视研究问题的界定是否恰当, 是不是真正适合研究?有一位教师的小课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对话教学的美好氛围研究”, 如果教师对“对话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有所了解, 就不会设计这样的研究课题了。“对话”的方式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的对话”、“与自我对话”。这里, 研究者没有对此进行区分, 而且每一种对话方式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可见, 这不是一个“小”课题。因此, 要对问题进行界定与分析, 明确问题的种类、性质、范围, 是否具有小课题的特点。研究者可通过问卷、访谈、查阅文献等方式收集问题形成的背景资料, 进行全面深入思考和分析, 这项工作做得越到位,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越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二、文献研究是否到位
调研发现, 教师的文献研究意识相对薄弱, 往往不进行大量的文献查阅就一头钻进研究中。教师所选择的研究课题大多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因此, 会有众多可以参考的资料, 如果研究者不对已有的研究状况作深入整理和分析, 就不能站在前人研究的肩膀上, 容易导致无效劳动, 处于被动局面。也可以说, 教师研究水平的高低相当程度上是与搜集、占有及利用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的。充分占有研究资料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 同时, 还有利于整合、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 节约时间, 提高效率。在小课题研究深化发展的关键期, 教师更应该审思自己的文献研究状况。
三、研究设计是否科学
当小课题研究到一定程度时, 就要进一步审视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小课题研究是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事实为依据的创造性探究活动, 不是一般的问题解决, 不能停留在肤浅的设计上, 不能凭经验想当然, 要有科学性。要努力对问题的内涵把握清楚, 对影响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与界定, 要设计出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和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要求等。研究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问题的解决而不断修正和完善。要对研究设计的不科学之处做适当调整, 包括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的反复修正, 也包括不断改进, 使研究设计逐步切合研究需要和实际情况。
四、研究方法是否得当
小课题的研究方法是有别于大课题的, 对此, 教师必须有一个清醒明确的认识。如, 小课题不适合采用实验研究法等量化研究方法, 而比较适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或者采取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法、座谈法、问卷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这些研究方法促使教师对研究过程进行生动的描述与记录, 走“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路子, 其中反思是研究过程中一个循环的终结, 又是过渡到下一个循环的中介, 是研究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小课题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改善行动。
五、研究是否有负作用
小课题研究过程中, 必然要呈现一定的信息, 教师要善于捕捉, 更应重点考虑小课题研究是否产生了负作用。有一位老师研究的小课题是“在课堂中引入奖励竞争机制”, 老师用自己的钱给学生买奖品, 以小组为单位实施竞争与奖励。老师发现了学生的很多微妙表现:有的小组因为落后, 学生们非常着急, 激动, 面红耳赤;有的学生为了抢到题目不惜违规;有的学生抢到答题后言不从、语不顺或者干脆没有想好答案;当小组成绩落后很多时, 学生就会“破罐子破摔”。为此, 教师采取了与学生一起定规则、降低问题难度等措施, 旨在缩小先进组与落后组的差距, 让学生都能保持竞争的态势, 成效却不显著。其实, 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 实质上是教师选择的课题存在问题。“奖励”二字对学生形成了误导, 学生的关注点放在了抢到题目获奖上, 而没有放到学习本身, 这显然违背了课题研究的初衷。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小课题研究, 尽力消除负面作用而彰显其积极作用。实在不可取的课题, 就要调整方向, 重新选择。
六、研究是否仅凭经验
一线教师往往容易忽略了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的好处是引领我们跳出实践的藩篱, 在思维方法与思维高度上得到启迪, 让教师能够在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下反思自己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视野, 实践中的问题就难以看得透彻, 仅凭经验研究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 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章。
七、结论分析是否客观
小课题研究需要教师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分析, 形成自己的观点, 对事物进行比较系统的解释。研究者对自己的小课题进行反思, 往往容易带有主观倾向。另外, 教师往往擅长实践操作, 却不习惯于提炼概括自己的体会与认识, 即使勉强成文, 也普遍存在立意不高、缺乏指导意义和价值等问题。提炼观点, 形成研究成果对教师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是要下力气攻克的一个难关, 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
八、是否有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
虽然是小课题研究, 但凡是研究都有一定的难度。在困难面前, 教师能不能坚持, 能不能有独立思考的精神非常重要。有一位教师的研究课题是“学生作文互阅能力的培养”, 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了作文水平和能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新困惑, 如:老师在评阅过程中如何参与、指导评改?如何把多读书、多积累与写作结合起来?在原初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新问题, 表现出教师不断成长的足迹。但是, 老师遇到问题不能单纯等着专家去破解, 而要有研究意识, 要“我的课题我做主”,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才能真正品尝到研究的快乐。
小课题研究的深化发展必须注重反思与总结。如果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 应注意分析两点:一是已取得的良好效果能否长期维持。研究结果不能是短暂的, 一时性的, 而应变成常规行动, 长期发挥效用。二是成果推广要注意科学性。小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后, 往往要进行经验推广, 这似乎顺理成章。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小课题都适合推广, 盲目推广会出问题。
例如:一教师的研究课题是“利用作业批语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 已坚持研究三年多, 教师享受到了研究乐趣, 成效显著:密切了师生关系,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看教师的眼神都变得格外亲切等。这使管理者尝试在全校范围推广这位女教师的研究成果。然而, 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成果推广过程中, 很多教师一开始还能给学生写评语, 但真正能坚持下来又做得很好的却廖廖无几。有的老师说:为了写评语, 我一天得用近两节课时间, 影响了认真批改作业, 得不偿失。为什么这么好的事情放在有的教师身上就难以行得通呢?这主要是因为小课题研究具有个性化特性。成功进行课题研究的女教师具有怎样的个性特点呢?温柔, 体贴, 说话甜蜜, 亲昵的语句从她嘴里出来非常自然。可是, 一位高高大大的男教师, 管理学生的方式与女教师是有差别的, 很可能平时就不会说温柔的体贴话, 如果同样要求他对学生说一些“我的儿”“小宝贝”之类非常甜腻的话语, 恐怕是要为难了。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看到:应重新审视小课题研究的个性化特点, 注意小课题研究是否符合个人研究特色。
本文来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05):64-6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