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友毕业之后通过校招直接进了私企,工作的一年里,他发现公司常常会有一些故意找茬的人,这让他常常招架不住,他心平气和的跟对方讲道理,反而遭受更多的投诉和批评。他给领导背锅,被客户指着鼻子骂,全勤却被扣掉绩效和奖金,那些油嘴滑舌的人反而步步高升。他说:“你知道吗?我整天上班就是处理这些破事,工作里最累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与这些烂人相处”。
我用了接近一周的时间看完了美国作家罗纳德•B•阿德勒的《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中涵盖很多专业的传播学知识点,但让我意外的是,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生活现象抽象概括,并且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和口语化的表述。

全书包括四大板块,前言是人际沟通入门。正文第一部分看入人里从沟通主体出发,从媒介、自我认同、知觉和情绪四部分展开。第二部分看出人外从语言、非语言、倾听三部分展开。第三部分看人之间从沟通与关系、亲密关系、气氛、人际冲突四部分进行叙述。
我们究竟会不会说话?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究竟如何表达才最合适?为什么女朋友喜欢哄人的谎言,而不是听现实?为什么读书多的人更容易会PUA操控?工作期间如何与领导沟通?如何谈恋爱?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如何通过说话获得陌生人的尊重?怎么做才能让话听起来更好听?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好好说话?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1亲密关系:没有什么比爱更重要
大学时候我遇到了在外打工的堂姐,她高中毕业之后就走南闯北,有五六年都没有回过家。那天跨年,我们两个坐在大排档吃火锅喝啤酒,她红着眼睛说:“从我记事起,我爸妈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吵完之后怨气就会撒我们身上,我姐还好点,最惨的是我,我妈总会恶狠狠的说:要不是因为生了你,我早带你姐姐离开这个家了。她不知道这种话就像刀子一样扎进我的胸口,很冷很疼。在我心里,外面比家里暖和太多太多。”
家庭是我们沟通的起点,与父母、兄弟姐妹的沟通是否通畅决定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和心理安全感。我们每天都在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相处,却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健康的相处模式,怎样才能建立好的亲密关系。在家庭关系里感受不到温暖的人身体在漂泊,心也在流浪。
研究者问那些在收容所或医院里即将死亡的人们,什么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达到90%的绝症患者把亲密关系列在了清单的第一个。一个有三个孩子50岁母亲因癌症面临死亡时说:“你不必等到变成我这种状况时,才知道生命中没有任何事物比爱更加重要。”

2异地恋:距离只是借口
我和男友分手了,相恋一年,就好像前几天刚过完周年,互道彼此接下来的日子要更加相爱后,第二天就因为小事翻了脸。他在电话里吼着说:“你想干嘛干嘛!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我遇见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挂完电话我一个人坐在操场,红歌比赛的声音闪耀的舞台灯好像都变得安静,我以为自己会大哭,但那天晚上我只是心里很难过。回去的路上,我试图给他打一个电话,像往常一样报个平安,还没响铃就被他挂了电话。那一刻,我忽然不爱了。
可能会有人觉得矫情,只有我自己知道,决定不爱的这一刻并不是突然发生,是情绪积聚的必然结果。因为我见过他爱我的样子,所以我知道,他现在不爱我。
就像罗纳德•B•阿德勒在书里说的“异地关系可以与在地理上相近的关系一样稳定,甚至更稳定。距离不是问题,真正关键的是对维持关系的承诺。”每一对决定分手的异地恋情侣,当他们分手的时候,距离往往都不是原因。因为,对任何异地恋来说,也许关怀与温暖鞭长莫及,但是冷漠与疏离却可以翻山越岭。
婚恋关系健康与否决定了我们后半生的幸福感强度,就像异地恋问题,我们只有认清感情双方的本质问题,才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3语言就像下水道:只有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注意它
不会说话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寓言故事说,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啰?”于是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不会沟通会成为种子,埋藏在你的一言一行的土壤中,为明天的不顺利埋下伏笔,它往往会转化成合同不成功、恋爱没谈成、家庭不和睦。当这些问题接踵而来的时候,你才发现“不会沟通”成了生活里最大的绊脚石,如果不及时解决,它会拖垮你,甚至摧毁你。

4对自己的感觉负责
《滚石》杂志曾经写过关于著名单口相声演员拉里·戴维的文章,讲的是某天晚上他去洋基体育场看一场棒球比赛。他的照片出现在了球场大屏幕上,同时《消消气》的主题曲通过喇叭响遍整个球场。全场的球迷都站了起来,这本来是一个定义人生的关键时刻,应该像传记电影里主人公力挽狂澜的最后镜头,但事实却不像这样。
就在戴维离开体育场的时候,一个家伙走过来喊道:“拉里,你很烂!”对此,伯格(戴维的朋友)说:“毫不夸张地说,这大概是他当晚听到的全部。”
从布朗克斯回来的路上,戴维一直执着于那个时刻,在他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回放。就好像另外爱他的5万人都不存在一样。“那个家伙是谁?那算什么?”他问道,“谁会那样做?他为什么要那样说?
这就是批评者算式。一条侮辱能够抹杀整个体育馆的欢呼。超过5万人的支持在那一点点痛苦面前瞬间就消失了。
我们只知道自己是情感动物,却从未真正了解过情绪的产生和变化。事实上,我们需要的是对自己的感觉负责。别人并没有让我们喜欢或者讨厌他们,一味认定别人是造成我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原因,也就否认了我们每个人要为自己的情绪所负的责任。

无论是与父母相处的亲密关系、伴侣相处的婚恋关系、上司同事之间的同事关系、同学老师之间的师生关系、以及我们与自己之间的自我关系。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发挥作用的沟通却被我们长时间的忽略。
补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生物,上过各种才艺培训班的我们,却没有上过一门系统的教我们如何进行沟通,怎样与人说话的人际沟通课。而当我们脱离校园进入社会,遇到挫折跌打才开始反思,这个无法代替,无法速成,每分每秒都在考试的人际沟通才是人生的必修课,而这本《沟通的艺术》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