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文学万变而三点不应变

文学万变而三点不应变

作者: 闻霈 | 来源:发表于2019-11-10 22:20 被阅读0次

    邢大哥把他写的小说给我看,五十万字的长篇,用了很久才看完。我很诚实地表示文字读起来拗口,细节欠缺,情节推动缺乏逻辑,人物语言不太日常,像戏剧,看起来怪怪的……

    邢大哥没有生气,只是很认真的跟我讨论现代的文学究竟是否还需要那种刻板要素。“现代的影视太发达了,人们可以从荧幕、互联网上得到最直接的视觉冲击,了解事物原貌。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像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那样纤毫毕现的讲究?”“文学的高明是能反应人类曲折幽深的精神世界,探索他们行为的深层动机。我不想讨论现实,也不想在环境上和人物外在下太大功夫,我只想把他们作为载体表达我的想法,表达一种抽象的探索。”

    邢大哥读的书比我多,他的喜好非常的个人化,喜欢马尔克斯,不喜欢莫言,喜欢约翰欧文不喜欢毛姆……,他对文学的痴心实在令人敬佩。让我做他作品的首批评论者我很受宠若惊。

    和他的探讨把我一直以来放在心理的疑问也摆放在明处,让我有机会表达、质疑、寻找答案。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邢大哥认为,搭建一个大框架、确定一个大思想,用故事情节来填充,总之就是讲好一个故事就是一部好作品。我不这么想,我觉得故事只是一个载体,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只是因为故事引人入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都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故事情节,可是依然伟大。现代的网络小说动辄上百万字,故事情节看似复杂,实则缺乏整体性和逻辑,实在让人无法读下去,用刘大宁同志的话话说,“在读这样书的过程中,让我体验到时间的空白和生命的失重。”所以,细节的处理,不论是情感的抒发还是景物人物的创造是决定一部作品能否称得上文学的重要因素。文学中的细节绝非照相机般情景再现,一定带有着情感的再创造,或是是与人物的心境、命运有着某种契合,或是展现一种象征意味的线索。相机发展的再清晰,也不会取代画家的画笔。相机不加选择的重现,而写作人要根据作品需要进行筛选、排序、留白、工笔。文字的质感是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感是艺术最基本的要素。

    文学的语言可以扭曲如亨利米勒、可以刚直如海明威、可以隽永如简.奥斯汀……十九世纪以来现代文学的发展就是在语言风格的不断革新中进行的。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且服务于整个作品主旨。西方戏剧语言与表达方式放在中国近代本土社会人情的描写中必然有格格不入之处。

    说到文学内容,这个更加难以来框出个界限,可以写某个人的一天,也可以写一个民族的一个世纪,可以小到蚂蚁的口中食也可以大到宇宙外的未知……但这个内容不能是人人司空见惯的表述,顺从人们日常的表达和视角,那是三流八卦小报和村妇的嚼舌闲谈。写出来的文字或则给人以启示、开悟人心,或则激发人们的自省与悲悯,或则给人以一种遥远的共鸣与慰籍。唯独,不能顺从。

    好的视角与解构,对文字的精准把控,语言风格的恰当与一贯,我想,以上三点是任由文学怎样变革发展都不能失去的基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万变而三点不应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cz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