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历史带有史观立场。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在众多文字勾画的历史空间里,保存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有多难?
历史从来都不是客观的。“蛮族”这些带有贬低色彩的称呼不是他们对于自己的称呼。
世界历史的中心从公元前3000年的两河流域逐渐西移。一路上随着历史长河流转,出现了波斯文明、希腊罗马文明、阿拉伯文化、西欧文明。这一条发展所建立的文明地带从西到东,居于赤道以北的亚热带、温带地区。像一笔水平的高亮,为地球上人类文明的发展勾画重点。
在两河流域的东侧,经过广袤的草原和雪山阻隔,在欧亚大陆的最东侧,是华夏文明。上到下五千年,我们多次被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甚至朝代更迭。从汉民族角度,我们统称其为“北方蛮族”。
200年前,在近现代西方文明发展中,东方大国被工业革命打开了尘封数千年的大门。世界终被纳入同一个互相连接的整体。
在这条亮带中的人种,他们承袭着祖先的血统,如舞台大戏的演员,成为统治阶级或者被统治阶级,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上,西方和东方处于遥远的两端,几乎毫无交往。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不同的文明,在面临北方善战的异族侵袭时,将铁蹄踏入文明腹地的非我族群称为“蛮族”。
对中国来说,所谓的蛮族是生活在中国以北的游牧民族,并给他们一并按照所居区域冠以“戎狄”等贬低性的称呼。
中学时的我并不懂这些历史的伎俩,将历史知识当作客观事实学习,简单的评判着历史中的邪恶正义,将教科书中的功过是非刻在自己的认知里。不假思索以为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原本的名称就是“戎狄”。
渐渐长大后,知道了历史是由后世人评说。站在不同的民族立场和史观角度,研究本国历史的学者很难公允地评说“略我华夏土地”的“蛮族”,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很难认知中国只是“元朝”蒙古帝国的一片“殖民地”的事实。到毫无民族立场。我们很习惯于接受北方匈奴、突厥、蒙古族是侵袭中原的“北方蛮族”。
直到有一天对世界世产生了兴趣。古希腊被北方的马其顿入侵占领,并实现统一。古希腊人一边看不上马其顿人,认为马其顿没文化,一边被入侵并统一的希腊城邦。西罗马被从北方密林里南下的日耳曼人入城抢劫后弃城离去,随后彻底易主为“北方蛮族”,那时候突然意识到这“北方蛮族”的称呼,不过是被侵袭的文明语言上的宣泄。来自北方,野蛮好战,攻无不克。打不过,就说几句酸话罢了。
回看中国,情况是否如出一辙?
只不过身在其中,很自然认同了这种带有文化优越感的、不够公允客观的称呼罢了。
学过历史,让人能更加客观的分辨事理,学会判断观点、理解情感、追寻事实,这就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