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950757/b853d1b897dd796f.jpg)
闻过则喜,是对待错误的态度,体现着一种胸怀、格局和境界,是对为官治政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有志有为者的人生追求。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为政者尽管已属高智精英,仍避免不了犯下过错。如何对待“过”,检验着其人的人品和胸襟。很多时候,为政者作决策会因过于自信而陷入“错不自知”的情形,全赖旁人指出,是为“闻过”。
“过”,是客观状态,闻“过”也属必然之态。无论是谁,无论什么环境中,有过错总会显现出来,反馈到致“过”的人那儿来,区别只是是否是及时反馈、是否是客观反馈、是否是直接反馈,而这根本取决于“过错”之主体对待“过错”的态度——
闻过则喜者,当然属大力倡导的,也自然会更快速准确地发现过错、找到原因、及时校正,防止造成更大损失,这实际上也是决策执行落实中的主动校准。闻过则怒者,则会阻塞言路,闭锁思维,陷入一错再错的恶性循环,严重的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灾难。
闻过则喜,已属不易,但这不是社会发展进步最终需要的,闻过则改、优化完善决策执行才是落脚点。光有“喜”的态度,而无“改”的行动,恐怕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闻过则喜,更多是个人的胸襟,是“柔性”提倡,最好能做到,这需要有良好的氛围,也需要“法人”的率先垂范;有过则改,则是发展的需要、实践的需要,也一定是人民的需要,是“刚性”要求,必须要做到,这有制度约束和监督推动作保障。主动改当然最好,被动改也是常态。虽然现实中会有滞后,可能经历波折,但最终是不改无以谢天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3950757/2632e01b5f2269f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