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曲度
传统上倾向于认为人体脊柱有4个弯曲,其中包括胸椎与骶椎向前的原始弯曲和颈椎与腰椎向后的第二弯曲,第二弯曲是后天形成的,其中颈曲始于婴儿出生后抬头并在其坐直时逐渐加大,第二弯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使脊柱韧带吸收部分垂直压缩力从而为脊柱提供减震作用。
颈椎是可以活动的,而且这种活动并不以损失稳定性为代价。
根据形态学和生理学特点,颈椎以第二颈椎为界分为上颈椎和下颈椎,并由此形成了起于枕骨止于枢椎的原始上颈椎弯曲和从枢椎一直延续到第二胸椎的下颈椎第二长弯曲,上颈椎原始弯曲与下颈椎第二弯曲方向相反,形成了上下颈椎在矢状位上可以独立进行旋转活动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上颈椎活动主要与眼睛的位置和视线有关,控制人体站立时头部处于中立位,因此上颈椎肌肉具有丰富的神经支配,从而使得肌肉的活动具有高度的精确性。
上颈椎和下颈椎屈伸运动方向往往是相反的。
下颌内收时,上颈椎向后平移从而使上颈椎屈曲,下颈椎同时后伸;下颌上扬时,上颈椎向前平移从而使上颈椎后伸,下颈椎同时前屈。后者这种特殊姿势在临床上更为常见,主要见于长时间低头伏案姿势不良及颈部退变患者。
对于下颈椎前屈时上颈椎后伸的上下颈椎反向运动有两种解释,一种从解剖生理上分析认为,胸锁乳突肌被动功能不全收缩不充分时,其长度可能不足以使全颈椎完全屈曲,因此导致在下颈椎屈曲时上颈椎发生后伸;
颈椎后侧韧带长度不足以确保所有棘突以及枕骨和寰椎后结节之间完成最大限度的分离,那么在颈椎前屈时,枕骨基底部与寰椎后弓之间的间距反而就会比颈椎中立位时变小;椎管内的结构也可能会影响颈椎的前屈。
脊髓和硬膜贯穿颈椎全长,并附着于第2和第3颈椎椎体,脊髓和硬膜的长度不足或运动受限可能会对上下颈椎的完全屈曲产生影响,上颈椎可能通过被动协调机制在下颈椎前屈运动后期后伸以减轻对脊髓的牵拉。
一种从功能上解释认为,当下颈椎前屈时,为了上颈椎必须通过后伸以保证双眼视线处于水平位或者说为了保证整个人体处于平衡状态(尽管这种平衡是不正常的),笔者更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