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骨肌
舌骨上、下肌群——分为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
(一)舌骨上肌群
4块,它们的作用是拉舌骨向上。
1、二腹肌:前腹起自下颌骨二腹肌窝,后腹起自乳突,以中间腱系于舌骨。
2、下颌舌骨肌:起自下颌舌骨线,止于舌骨体。
3、茎突舌骨肌:起自茎突,止于舌骨小角。
4、颏舌骨肌:起自颏棘止于舌骨体。
(二)舌骨下肌群
4块,它们的作用是拉舌骨向下。各肌均以起止点命名。
1、胸骨舌骨肌:位于颈部正中线两侧。
2、肩胛舌骨肌:在胸骨舌骨肌的外侧,为细长带肌,分为上腹、下腹和中间腱。
3、胸骨甲状肌:在胸骨舌骨肌深面。
4、甲状舌骨肌:在胸骨甲状肌上方,被胸骨舌骨肌遮盖。
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茎突舌骨肌,位于舌的下面,从下颌骨的边缘到舌骨,共同组成了下颌骨下面的肌壁。
尽管舌骨上肌群的每一块肌肉都很小,但他们相互协作共同作用于舌骨和舌,对咀嚼、吞咽和说话等活动都至关重要。
二腹肌前腹起自下颌骨二腹肌窝,后腹起自乳突(二腹肌与头夹肌深面),以中间腱系于舌骨。
下颌舌骨肌起自下颌舌骨线,止于舌骨体。颏舌骨肌起自颏棘,止于舌骨体。茎突舌骨肌起自茎突,止于舌骨小角。
其共同作用是提升舌骨,降低下颌骨,颞下颌关节紊乱可能与颈椎功能紊乱导致舌骨上肌群不能有效降低下颌骨有关,其中二腹肌还与颞肌一起参与下颌骨的回缩。
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位于颈前部气管的表浅部,4块舌骨下肌均较细弱,具有拮抗舌骨上肌群的功能。
表浅的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分别位于气管的两侧,虽然较难区分但易于扪及。这两块肌的深面为甲状舌骨肌,正如它的名字,它起于甲状软骨止于舌骨。
肩胛舌骨肌或许是体内最奇特的肌肉。它有两个细长的肌腹,起自舌骨,穿过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的底面,最后附着于肩胛骨。
除了下降舌骨,肩胛舌骨肌还具有收紧颈部筋膜和扩张颈内静脉的作用。由于其深度和修长的肌腹,肩胛舌骨肌难以扪及。
舌骨肌群处于颈前部的浅层,其中舌骨下肌群在临床中尤为关键,舌骨上肌群则较少出现问题。
当舌骨下肌的充分收缩稳定了舌骨时,舌骨上肌可协助下颌骨下沉,从而张开嘴巴,舌骨上肌和舌骨下肌还参与了说话、舌头移动和吞咽、在吞咽前控制食物团块及在受到威胁时紧张颈前组织。
颈交叉患者往往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甚至咀嚼、吞咽、发音困难,这些症状除了与颈肌本身的病理改变有关外,还因颈椎中轴骨的运动功能导致舌骨肌群发生改变。
前屈的下颈椎和后伸的上颈椎形成典型的颈交叉而导致头部前倾时,这种姿势拉紧了对舌骨产生向后下方拉力的舌骨下肌群,如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等。
该拉力通过舌骨上肌转移到下颌骨上,例如二腹肌的前腹,最终导致下颌骨被拉向后缩和下压的方向,并进而改变髁突在颞骨下颌窝的位置,后缩的髁突将会压缩脆弱的颞下颌关节盘而导致炎症和肌肉挛缩。
因为肩胛舌骨肌附着在肩胛骨上,所以伴随颈交叉而出现的不良肩胛带的姿势(即过度下压、向下旋转或者伸展的胸锁关节)可能会对这块肌肉施加额外的拉力,并且继续拉伸下颌骨进一步加重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症状。
综上所述,异常的颈交叉和肩胛胸姿势影响下颚的姿势,并最终增加颞下颌关节承受的压力。因此全颈椎及肩胛胸椎姿势的全面分析应成为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舌骨肌因颈椎的曲度变化而紧张时,限制了舌骨的上提和下降,间接限制了喉体的上下运动,致使病人难以完成连续的吞咽动作,而可能出现吞咽苦难的症状。
其实对于一切具有颈交叉表现的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吞咽困难及发音改变时均可从舌骨肌群(特别是舌骨下肌群)进行诊断性治疗。
临床对于颈交叉综合征的治疗,不应只是专注于对下颈椎肌群的处理和下颈椎曲度的恢复,还应重视上颈椎肌群特别是枕下肌群和上颈椎曲度的恢复。
应常规松解上颈段颈后肌群、枕下肌群、下颈段颈深屈肌群,同时强化上颈段颈深屈肌群、下颈段颈伸肌群。
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吞咽、甚至发音困难者还要松解舌骨下肌群,兼顾强化舌骨上肌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