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客从长安来

客从长安来

作者: 行者檟肃霜 | 来源:发表于2018-05-31 17:29 被阅读68次

                        有关按摩术的绯闻

            中国人讲中医,觉得最神奇的就是,某名医一剂药,把个半死不活的家伙一下子从阎王爷那儿叫回来了。还有就是,某和尚(惭愧,春秋早期,和尚的老祖宗估计还在憋坏,找饭辙呢)或者某道士(传说中的老祖那个什么太上老君还没入道籍呢)用一枚纤细的小小的毫针捅了(好吧,按今天的说法应该是刺入。不过肃霜这个人不靠谱,喜欢刨根问底,结果找着了春秋早期的所谓毫针,问候它姥姥,居然跟锥子一样一样的。只能照顾到毫针它老人家的祖宗,改用捅这个词了),捅了某晕厥病人,那个时候人家都以为这人是要死的。然后,就是这个人也一下子活过来了。这就是中医界的所谓神医故事。意淫的成份估计多了。见到真货的少。肃霜这一辈子,见到的还没有这个牛逼哄哄的神医。好吧,今天不说这个,说中医老祖宗的第二份技术。第一份技术,就是跳大神。好像叫“祝由科”,就是,如果打个比方,你身上有病症在,按照老祖宗某个巫婆(这里没有大不敬,就是巫婆,还是个母的。春秋早期那会儿,巫婆可是个被尊敬崇拜的职业,既是长辈,又是老人)说的,找个钉子,也别管是骨的还是石头的,反正不是铜的铁的,拿它锥到旁边的一颗树上,然后冲着你那个病症一顿吼叫(错了,大约是念咒语呢),把病症给叫魂叫到隔壁那个钉子上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就莫名其妙的好了。这就是祝由科治病。如果你没有病好,那就问候你家母性老祖宗十代十八代。估计你家某祖宗做了坏事,报应到你身上了。现在的和尚道士改了个说辞,忽悠人说,那是你前世的造孽、今世的对不住某人,或者是你家祖坟风水问题,你这病没治了。这个活基本上跟现代中医没大关系,但在古代,这个是巫婆大大师的副业,是古代中医最早的主业。

            中医学真正脱离巫觋体系,自己成为职业特征的,就是按摩。说句打嘴的话,今天的中医按摩术,已经沦落到澡堂子里小姐妹妹拿来干咸肉庄扯淡用了。一说到按摩,就是某美女蹲在澡堂小包厢里,“大哥,帅锅,敲个腿呗”。或者是“做个全套呗”,后面,帅【衰】锅【哥】自行脑补……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职业老中医卢英华先生跟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去了一趟日本,没学会他们的AV女优的工作态度,学会了他们的针灸师(盲人)、按摩师(盲人),回来搞了个盲人推拿。从此按摩术或者说是推拿术,一定是盲人、必须是真正的全盲盲人做,才是正宗的。也就是说,按摩推拿术是盲人解决生计问题的赏饭的玩意儿。反正按摩按摩又搞不死人,至于搞得好搞不好人,国家卫生部门负责人就不管了。我这里解决就业问题,帮到残疾人就行了。这就是按摩小科在现代社会的现状。

            中医按摩最早的创始人,叫俞拊,也有写成俞跗的。在说这个人之前,先讲讲中医的老祖宗。现存最早的系统中医典籍是《黄帝内经》,里面假托老祖宗黄帝跟他的首席御医歧伯互相问答,来构建中医学的框架。黄帝是谁,他老人家是个中国人都知道,炎黄子孙么。至于老人家有没有空创编中医,就难说了。黄帝又要治国,又要开疆拓土,又要关心民生。好象没时间搞中医系统培训,哈!这就引出了主人公歧伯。我们一说到中医,都说岐黄医术,这岐黄是谁?就是歧伯和黄帝。内经记载得杠杠的。只是后世医书有误,写错了,把歧伯写成了岐山的岐。歧伯是谁?没人知道,只知道看过《内经》的,都知道这歧伯牛逼哄哄,好象是个神医。歧伯,就是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此处隆重推出,应有掌声哦)  《汉书.艺文志》载有《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黄帝”云者,他老人家很忙,没空创造中医,估计是假托。将扁鹊排列在俞拊之前,就可以知道这个扁鹊绝不是战国时期的名医秦越人。应该是“轩辕时期扁鹊”,与医药有关的泰始或太古神人。1958年出土于山东微山县两城山东汉的画像石,有刻着半人半鸟的神物。

    客从长安来 客从长安来

          这就是传说中的持石针的神医扁鹊。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传说成为中医图腾崇拜的神物。歧伯的“歧”字,据《灵枢》明代赵府居敬堂刊本,均写作“歧”。意为,足多趾分叉,或者径直称为“鸟足”。上面第一张图,是济南大观园歧伯画像石。第二张才是两城山的东汉画像石。这两图名为《歧伯占脉行医图》。图中歧伯手里拿的,正是最早的针灸用具,也是最早的按摩用具,鍉针。鍉针,是拿来抵压于人体的皮肤表面,从而引发经脉,用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工具(就是一段钝圆头细木棍)。肃霜以为,这应当是中医最早的治疗疾病工具了。虽然粗糙,没细分,但确然是能用的。老祖宗不容易哦。工具简陋,还要创造神医神效。

          《灵枢.九针十二原》鍉针者,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是一种引出循行性感觉,从而可以诊断和逐邪气外出的功效。砭石的用途是切开疔疥脓肿以排毒,排出脓水。后来被九针中的铍针(剑针)所代替。刺进人体的微针,保留为毫针。用于按脉导气的石制鍉针,改为金属的,保留至今(只是没人会用了)。

    客从长安来
    客从长安来

          弄个鍉针玩玩,就是为了引出按摩推拿术的创始人、主人公俞拊。俞拊是继扁鹊之后的大古神医。在史书里可是牛掰到不要不要的人物。看看古人的记载:

        《韩诗外传》: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拊,俞拊之为医也,搦脑髓,爪荒莫,吹窍定脑死者复生。

          《说苑》: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拊。俞拊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孔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上古之时,医有俞拊,治病不以鑱石蹻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决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煎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易形。

    客从长安来

          论述俞拊采用循行性感觉的史料记载,神医俞拊一手持艾草,施灸于人的前臂、小腿的腕踝部位(今天中医经脉腧穴所谓的五输穴位置)以引发循行性感觉,还有“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俞”。一拨的直接对象,在当时,依据古人的人伦道德习惯,只能是“脉口”,或者是“五脏之输”。在脉口用鍉针或是艾草茸燃放,会有气行病所,直达内脏的效果。既诊察到了病因,又明确了治疗施术点。接着是“练精易形”,从脉口,病人感觉到有一条热线(或者是被压的按压线)循行于皮肉筋脉骨,直接到了内脏生病的病所,然后病人就起死回生了。神奇不?这就是古代中医的发现经脉腧穴的【一拨疗法】,这就是俞拊所创造的痛在哪,在痛外治痛的灸疗、按摩医学。当然死而复生是好事,也是稀罕事。大多数情况下,病人没治好,挂了。死了怎么办?解剖而视之!

      古书《阴阳脉死候》中有“三阴腐脏烂肠而主杀,阴病而乱,不过十日死”认为手足三阴之脉同时出现,全部横行别出聚会于胸腹部的反应点【古人写作“墓”】,不过十日,人死了。今天的中医经典写成了“募”,有些名不副实哦。为了找到诸脉的正确走向以及脉口和不同脏腑间的对应关系,于是,俞拊“割解结搦,揲爪煎浣”开颅、开胸、开腹……果然找到了某一脏腑上的腐烂化脓病灶。如果无知于古代中医的经脉医学(很抱歉,肃霜这里用了经脉,而非现今广泛流传的“经络”),必然不能正确认识俞拊的史籍记载,也会把这几段文字处理成一个神话。事实上,这里所记载的,是俞拊创建古代中医学最重要的理论“经脉腧穴”的纪实记载。而经脉、腧穴、脏腑的对应关系,也是根据鍉针一拨的循行性感觉“气至病所”或脉入脏腑的实践,经由病理解剖验证得来。

        中医最早的按摩圣典《黄帝歧伯按摩经》十卷在战国晚期早已丢失,对俞拊按摩术的描绘、俞拊医术按摩法的传承已经只能靠猜测了。(假如有一天能打开秦始皇陵,或许还有机会看到这部最早的按摩书)但中医学的按摩术好象并不是今天的所谓中医推拿哪儿痛揉哪儿、脊椎小关节扳法(被吹嘘得一塌糊涂的正骨),而是痛外治痛、理外安内的法门哦。

    绯闻不绯,打开内脏,看到的都是红的。也算让人知道这古代中医的部分真貌了。【未完,留待后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客从长安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le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