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把之前没有看完整的《张璟琳说八王之乱:宗藩帐下落日楼》的实体书全都补完了,作者行文流畅,让人禁不住一口气读完。
也算是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以前对这段历史是各种厌烦嫌弃,每每想要更深刻了解的时候都放弃了。现在觉得没有那么玻璃心了,什么都不能影响自己吃喝睡,但是看完之后还是免不了痛心。
我对于晋时期的厌恶大概是从小时历史课本的石崇王恺斗富开始,只是那时没法有更深的理解。
令人鄙视的魏晋风流一个礼乐崩坏、人性放纵的时期,名士阶层争相斗富,汰侈至极,真实演绎着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要痛心的场景。一边酒池肉林、挥霍无度,一边却还要高喊虚无避世,这是怎样一副嘴脸,简直虚伪自私到了极致。
“人性”不再受到任何束缚,便是什么丑态都是可以尽情展露的,而且恬不知耻,反以为荣。
那些本最应该关心国家之未来百姓之安宁的人却一个个袖手旁观、尸餐素位、得过且过,于是一步步将天下人拖入了深渊,自己也不得善终。
上高中那会写作文,嵇康阮籍之流是每每要被班上很会写的同学拿来做例子的,而且屡试不爽。
尤其是嵇康与广陵散。司马昭要杀他三千太学生为他求情却无济于事,他弹奏最后一曲广陵散从容赴死。这段写一百遍老师也不会觉得俗。而我每次听都觉得膈应。
竹林七贤除了山涛,下场都很惨,他们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再如何放浪形骸都无可厚非,但是我却实在认同不了他们种种做法。这几日看关于古装剧武侠剧的评论文章,往往都要提到魏晋风流之态,甚至引以为傲,因为他们已经被认为在美学上有独特价值,可我实在看不出裸奔能裸奔出什么美学价值。
宗白华曾经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大师的话我不敢质疑,或者说他欣赏嵇康那般的人物,也仅仅是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那个时代。但我实在是看不出,那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占大多数的普通民众何来自由与热情?解放从何谈起?而智慧又从何而来?靠清谈和信口雌黄吗?
竹林七贤尚能名垂今天的学生作文之中。
而到了中朝名士这里,变成了极度荒淫汰侈。一面极度奢侈一面极度吝啬,一面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巨大财富与好处一面又大呼这世间不值得,要避世。这是得了便宜又卖乖,不,是得尽了一切便宜还是显示出名士风流来,恶心至极!
《宗藩帐下落日楼》里写到,那个斗富的石崇,因为客人不喝酒就杀劝酒的奴婢,而大名士王敦却心肠硬得很,连杀三人他也无动于衷,就是不喝。这便是名士风流啊,一个命如草芥的奴婢,多死十个又如何。
等到了王衍这里,晋书里这样说,“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
“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真当是天下人都眼瞎吗,奢靡淫逸完了便要推脱起责任来了,还有比这更丑陋的么?这就是名士,名士风流。
书里写到有人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与石崇的《金谷诗序》相提并论,我们的大书法家的反应是“甚有欣色”。这边是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啊,像石崇这样的人在王羲之眼中就是大名士,究竟是我们误解了“名士风流”,还是他们扭曲了“名士风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