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个时候,电影《决战中途岛》上映了。
看到广告后,我想,以往关于中途岛海战题材的电影看过几部,经典的有美/国拍的《中途岛战役》,日/本拍的《三本五十六》,如今还拍摄关于中途岛的电影,必有新意。于是毫不犹豫去了影院,果然不出所料。之后,我又在电脑上看过几遍。
我觉得该影片最大的新意就是把数学搬上了电影。也许大家有些不理解,就不妨简单介绍背景。在火炮发明后、飞机发明前,海战的时代叫炮舰时代,就是双方舰艇之间相互开炮,一般来说,双方开炮对射时,相距在十公里范围内,击中或者被击中,就是概率了。飞机发明后,海战进入了航母加飞机的时代,这种模式下,双方相距很远,甚至不知道对方主力在哪里,只要发现对方主力,飞机立即从航母上起飞去攻击对方。
1942年的时候,还没有卫星导航,也没有导弹,在茫茫大海中发现对方用传统的侦察手段几乎没有办法,处于知己不知彼的状态,不知彼不仅指不知道对方在哪里,还指不知道对方是否知道自己在哪里,如果对方知己知彼,那自己就惨了。飞机打航母,损失大的一般是航母一方。
为了找到对方主力,情报收集与分析、破译对方密码等工作成了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干这些事情的自然是数学高手了,这部电影有很多镜头展现当时的情报工作,情报人员的数理逻辑能力非常人能及。影片里有一个镜头我特别有感触,当飞行队长在天上发现日/本海军主力时,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句:“那帮书呆子还真的找到了日/本舰队啦!”我觉得那句呼喊是划时代的一句呼喊,那声呼喊之前的时代,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那声呼喊之后的时代,兵不得不尊重秀才的逻辑推理了,战争胜负不再是过去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而是后方实验室里穿白大褂的人的工作了。
关于战争场面,也用数学展现了新意。有资料说,飞机在几千英尺高空看海上的航母比我们从地面上看民航飞机大不了多少。也就是说,如果飞机在几千英尺高空丢炸弹命中航母的概率极低,如果降低飞行高度丢炸弹,那又增加了飞机被舰炮击中的概率。也许是飞行员根据经验得出的办法,也许是经过数学家的论证,以接近垂直角度从几千英尺高空向航母俯冲到很低的高度丢炸弹后迅速拉起机头飞离。与其他类似题材的电影相比,这部影片的惊心动魄之处就是成群的战机集体向航母近似垂直俯冲。注意,美/军的俯冲与历史资料中的日/本神风攻击队的自/杀式俯冲不同,自/杀式俯冲是与对方同归于尽,美/军的俯冲不是与对方同归于尽,而是一种最优的战术,以最大概率消灭对方又自己以最大概率生还。
总之,这部电影好评如潮,我个人觉得是因为突出了数学因素,把数学特别是概率论演绎得惊心动魄,使得观众大呼过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