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真正需要孩子具备的能力是什么呢,只知道沉浸在题海战术里的高分学子,就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吗?
全文3320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
编辑丨人民酱
01
自表妹进入高中起,姑姑的神经就从未松懈过。但凡身边有考上大学的亲戚朋友,没有一个能脱离出姑姑的手掌。从高考试题难度到学习方法,从报考院校到专业选择,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有天一大早,姑姑的电话打到我这里,又是痛斥又是抹泪地和我抱怨了一通,我听了半天才明白事情大概情节,原来是她在表妹背包里翻出来一堆动漫杂志,觉得在高考这节骨眼上,表妹怎能如此不上心。可她的话表妹压根听不进去,这才希望我能以同龄人的角度劝劝表妹。
表妹接过电话,语气满满的消极与无奈,“我已经把我设定成机器人了,凌晨1点睡觉,早上5点半起床。上课打瞌睡就叫同学把我掐醒,三餐都是对着书吃饭。寒冬腊月抱着英语卷子跑厕所做题,直到笔油都冻住了。动漫是我最后的一抹阳光了,这也要剥夺吗?”
我听过之后,竟不知该如何应答,只好硬着头皮转移话题,“那你想过大学之后要做什么吗?”
谁知表妹竟沉默了许久,最后叹口气,缓缓的说,“我不知道,我从小就只知道我的目标是考大学,其他的我从来没有多想。我似乎对动漫很感兴趣,可是你们都说那是不务正业…”
曾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篇名为《高考脱离不了这条解题思路》的文章中提及到:
1977年,对于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草案,招生议员在第二次全国招生会议上相持不下,讨论了长达44天之久。新老意见在出身论与推荐制上互不退让。
面对这份过于冗长的草案,邓小平删掉了全部“成分论”条款,只留下两条:
一看本人表现,二是择优录取。
正如社会学家李强所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如果不用高考的分数去衡量,就会有无数的办法‘找关系’‘走后门’。”
相对于“读书无用论”的谬论,高考坚持公平地选拔人才,保证了上升通道的纯净和贯通。
02
2017年以690分摘得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的熊轩昂同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如下一番话: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衣食无忧的,家长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没有知识是一定改变不了命运的。”
这段话在网上得到了疯传,引起了社会广泛热议。一时间,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声尘嚣日上。一线城市的师资以及教学资源确实是其他城市无法匹及的,因此许多二线及三线城市的是重点中学为了能够提高升学率,采取死磕的方式来监管学生。
一篇名为《关于高考应试的乱象丛生》的文章中曾详细分析过这些重点中学的教育模式。
最基本的就是题海战术,学生们从睁眼到闭眼学习时间长达14-15个小时。衡水中学的一位女生曾将高中三年做的试卷摞起来,竟高达2.41米。
除此之外,学校设置了严格的时间安排与掌控机制。学生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能压缩的时间都被压缩。导致学生就如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按照固定模式去执行。
为了让学生燃起斗志,一些毁三观的口号标语层出不穷,“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等等。
但高录取率的学校却吸引着众多家长不辞万里拖着孩子前来就读陪读,因而学校周边的房价也水涨船高,形成了怪异的经济链。
现在来看,是不是觉得有些触目惊心?但是这些学校之所以如此,必然有它应运而生的道理。
研究生规划师张雪峰老师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说道:马云虽然学历非985非211,但时间是在二十年前,大专生还是比较好找工作的,而今天就业环境就不同了。而且乔布斯等人有的是在常青藤名校退学的,首先是得到名校这个阶段。而在中国的环境,考取名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普通大学的学生受到锻炼的机会太少了,因为一流的企业基本很少会去非重点的学校招聘。
现在也有很多名企HR坦述,面对一天上千份的简历,只能按照名校以及一些硬性规定进行筛选。因为在名校中优秀学生的占比远超于普通学校,并且名校的学生会为企业带来更优质的背景。为了节约时间、提升企业品牌,选择重点中学的学生是必然趋势。
这些网络文章一时间席卷全国,导致家长们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生怕自己的孩子因为年少贪玩而错失了影响一生的唯一机会。
03
是现代社会真正需要孩子具备的能力是什么呢?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老师曾在发表的文章《这五种能力,才是孩子未来最需要的》中,对此深刻分析过国内外的教育模式,可以给学生家长们一些借鉴。
时代飞速前进,炙手可热的是那些跨语言、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一、具备批判性思想
国内的学生习惯性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内容,回去反复操练题海战术,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把周围同学当作竞争对手,以读书成绩为唯一追求。课堂外活动基本不参与,怕占用了学习时间,对长辈和老师有种畏惧感。
国外的学生不仅要做题背书,还要学会主动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建议观点,强调团队合作,倡导批判性思维。他们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和兴趣爱好小组,锻炼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
只有批判性的思想,才会有创新的勇气。
二、具备独立选择的能力
国内的大部分家长在学生的求学之路上就是权威的存在,从学区房到文理科选择,甚至于未来就读专业和择校都基本由家长们包办。导致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选择沉默,或者阳奉阴违。
国外的父母基本会亲自开车送孩子,主动与孩子平等交流。遇到分歧时,相互倾听,用彼此的智慧表达不同的意见。及时遇到极端问题,大家也习惯于通过正常手段寻求学校的帮助。甚至交给法庭来进行公平的裁决。
只有学会选择,才能懂得责任的意义。
三、具备探索的精神
欧美多所大学的教授表示,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更倾向于接受,很少有质疑,而真正的学术研究是需要勇于提问及解决的能力。
国内普遍认为,学生产生质疑,是对老师尊严的亵渎和挑衅,因此学生大多数选择服从。而国外的思想是,学校要解放思想,使学术自由起来,挑战权威,拆掉思维的围墙,这样才能使学术研究得到发展。
挑战权威,才真正的迈入了探索的领域。
四、具备表达的能力
国内学生普遍认为,什么事情要想清楚才能发表意见,要不别人会觉得自己很浅薄。以至于国内学生发现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一样时,会怕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而放弃表达的机会。
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思想也是如此。勇于表达,才会交流更多多元的文化和兴趣,丰富自己及他人的视野。
让自己拥有表达错误的胆量。
五、具备分析能力
国内的学生面对800字作文都十分头疼,这是由于国内学生比较习惯于复述别人的观点,以获取更多的分数。
而学生真正需要的是跳出答案的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广泛吸纳各种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
思考,才会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