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旅游学院17地理科学
作者:潘盛名
我在二零一九年的寒假有一次农村之行的机会,虽然只去过黔东南州的三个县,但走过了县里的每个镇的每个村,体验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走到每个村都能感受到村民们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的幸福感,每个村民脸上都露出了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因为他们开始富起来了。
出生于贵州大山里的我们犹如井底之蛙,这样说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自尊心,不过事实确实如此。贵州的GDP排在全国的第三,不过是倒数,贵州百分之九十二的地方都是山区,贵州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山国”了,大山阻挡了我们看到外面视野同时也阻挡了我们看到外面的视野,难道我们与井底之蛙不同吗?曾经外面的人是这样说我们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夜郎自大”等,不过现在的话不足以说我们贵州了,贵州近几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成绩。贵州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政策帮助,之前的西部大开发到现在的精准扶贫,在国家的帮扶下贵州人民正在走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
从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习近平总书记提成精准扶贫之后,国家各级各政府积极响应,但实际上实施起来非常难。就我们黔东南而言,贵州的大多数贫困县都这里,这里聚集了很多少数民族居民,而这些居民大多数都住在大山深处,想进去难,想出来也难。想让这些地方福起来,当然就是先修路,但在贵州修路谈何容易啊!山多、河谷多,用千沟万壑来形容都不为过,而且各个村落发布都比较分散,每个行政村都有很多自然寨,要想把路修通到每个自然寨这可谓是在修天梯啊!可想而知这需要多大的资金啊!
不过这次农村之行,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了,现在的贵州已经是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路了,而且水泥路都是十公分以上的厚度,路不容易修而且又是小小村寨的地方政府都在异地搬迁的工作,但是要村民离开这土生土长的地方又谈何容易呢?虽然在县里都建立有异地搬迁的安置点,在安置点不远的周围都是各种各样新兴产业,什么电气有限公司,什么食用菌培植基地等等,但有些村民就是不想离开,当然不想离开的只有少部分。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国家现在的政策,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又有谁不愿意呢!
虽然路是修通了,但刚刚修的路没有经过长期的碾压,防滑边坡没有硬化,一旦下雨就很快出现问题,路基下榻,边坡有泥土掉落,没有人管理后好路也会变成坏的了。路只是一个问题,农村扶贫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只有工作者实地的考察才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使得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