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这本小红书助你圆写作之梦

这本小红书助你圆写作之梦

作者: 数学旅途 | 来源:发表于2020-11-08 15:11 被阅读0次

悬疑剧《沉默的真相》有个片段:朱伟极力劝说张晓倩助力江阳:揭开10年前的真相。

因为她是当年案件的目击者与受害者。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们的计划需要媒体的力量,而张晓倩是《江潭晚报》最出色的记者,能为计划的实施提供巨大的方便。

看过电视剧的观众都知道,张晓倩的出色不仅体现在报道上,还体现在写作上,一篇关于刑警刘明洋的文章让她家喻户晓。

如今自媒体时代,写作能力越来越重要,无论哪个行业,学会写作,无疑是个加分项。

但是,很多人潜意识里把写作当成一种遥不可及的职业。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的较高层次是专业,最高层次是艺术,写作更是如此。想要达到钱钟书那种艺术化的境界,确实很难,因为成为顶尖高手往往还需要天赋和运气。但任何一个写作小白都可以通过努力达到专业的水平。

如果你是那个怀揣着写作梦想的小白,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正是为你准备的行动指南。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担任Kaplan主管。这本书是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文章的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整理出适合所有人的写作原则。

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关乎文章的框架以及表达观点的顺序。

首先,对于文章的框架,作者建议先写总结,开门见山,因为这种方式,让读者读起来最舒服。

比如,我们需要别人帮忙时,通常先指明要帮忙的事情,然后再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这就是开门见山,它的目的是,让对方能集中注意力,准确抓取后面的信息。

如果你颠倒顺序,对方一定很崩溃。试想一下,你对面有个人把羽绒服穿在里面,把秋衣套在外面,你肯定觉得他特别滑稽。

其次,对于观点的顺序,一定要注意,当一个主题的讨论结束后,才能进行下一个主题的介绍。

如果相似的观点分散在不同的主题中,会显得文章混乱。

好比,做一道数学题,A和B两个条件推出结论M;C和D两个条件推出结论N,如果你把条件C夹杂在A,B中,就会显得多余,会让改卷老师觉得你数学素养不高。

最近,班里有个同学参加市辩论赛,荣获最佳辩手。其实,他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快速整合相似观点,条理清晰。

总结一下,文章的结构,先写总结,开门见山,告诉读者文章大意,再写支撑观点的事例或细节,注意观点的顺序。

文章的风格

文章的风格就是一种写作方式,比如,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支撑所写内容、语态、语句都属于风格范畴。

第一,增加个性化的例证,使文章更难忘。

比如,利用自己或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当下较火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

很多人不愿用自己作为例子,觉得尴尬,其实,这是一个错觉。用自己的真实故事作为案例,反而显得有温度。

利用当下较火的名人故事,有两个用途。如果读者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会产生共鸣;如果读者不知道这个故事,那你就给读者提供了最新信息,引起他思考。

相反,想要从记忆中回想起合适的名人名言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写作素材库,平时有意识地积累素材。

在写作用语上,不要只说“是什么”,还要说“为什么”。提及“为什么”,既为写作提供了支撑,又暗示了写作原由,提高文章的说服力。

第二,多用主动,少用被动。

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两句话,“宝宝玩积木”与“积木被宝宝玩着”。前一句是主动句,后一句是被动句,主动句是主——谓——宾结构,而被动句颠倒了正常的主谓宾句子顺序,这会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读者不习惯这样的表达;其次,主动语态更以行为为导向,更直接、简练。

第三,少用长句,偶用平行句式

做英语阅读理解时,我们最不喜欢长句,因为长句增大了文章难度,所以,写文章时,少用长句,多用短句,较长的句子,可以拆分成几个短句,偶尔也可以改为平行式。

比如,“让每个国家都知道——不论他们希望我们繁荣还是希望我们衰落——为确保自由的存在和自由的胜利,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负担、应付任何艰难、支持任何朋友、反抗任何敌人。”这是前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名言。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这是《圣经》中的句子。

以上两个句子有个共同的特点:相似部分使用相同的表达方式。这就是平行句式,即用一致、平行的形式表达连串事物。

平行结构的原则是:要不每项前面的词都重复,比如上面《圣经》中的句子,“有福了”、“因为”用了三次;要不只重复第一项前面的词,比如肯尼迪的名言中,我们将……,其中“我们将”只用了一次。

写文章时用平行式,会使句子表达更清晰有力。

一篇有温度的文章主要体现在风格上,需要打磨语句、语态、语气等各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让文章的观点得到充分的论证。

文章的可读性

文章的可读性就是文章从外形和内容上能否让读者感到愉悦和思考。

别林斯基说:“人的外表的优美和纯洁,应是他内心的优美和纯洁的表现。 ”意思是人的外形很重要,文章也是如此。

排版合理、突出关键词句、小标题加阴影、配上对应的图片,这些都可以增加外形的美观程度,能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愉悦。

内容则需要通过不断回顾与修改,才能带给读者共鸣或思考。

即便花再多时间写成的文章,都会有缺陷,所以,不断地回顾与修改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我记得小慧老师的一次分享,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5秒钟一个鲜活的生命没有了,17岁男孩说:妈妈,请不要给我第二次伤害》上稿了书院的百家号, 24小时阅读量大约有60万,从写初稿,修改到发表差不多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修改从哪里入手,修改到什么程度结束?

布兰登说:“一篇文章有让你满意的部分,可以称为“花儿”,也有让你不喜欢的部分,称为“灰尘”。你需要做的就是专注于这些“灰尘”,完善它,直到一处不留。然后,你再回到最初“花儿”部分做进一步修改,直到无法修改为止。”

“写作就是不断创造花儿和塑造灰尘的过程。”

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修改出来的。

有人说,写文章,“死磕”精神很重要,从结构、风格到可读性,这其中的每一步都要“死磕”。

兴趣爱好只能助你踏上写作之旅,而“死磕”精神和《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却能助你圆写作之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本小红书助你圆写作之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xe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