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雍正年间,在我国苏北地区,苏阳县衙正面临艰辛艰巨的发展任务。同时,府台道台们的要求很高,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也很迫切。县令李卫,曾经总是抱怨县丞、县尉、师爷和差役们这不行、那不好,干事的积极性不好调动。县衙里,人浮于事、得过且过、效能不高;辖区里,吏治软弱涣散,百姓生活窘困,大家的诉求、疾苦长期乏人问津,全县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很多。
县令李卫出身贫寒,原是雍正帝在藩邸时家仆,因聪慧好学,灵活肯干,深得宠信。雍正帝荣登大宝之后,受邬思道先生提点,李卫被御赐恩科及第,出仕外放。李卫叩谢圣恩,雄心勃勃赴苏阳上任,自此独掌一县之公权,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到任后,李卫夙夜在公,废寝忘食,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办法,百般的勤奋,都无法掩盖战略的空虚。辛苦了一年多,换来的却是各种矛盾问题越积越多,李卫作为县令的威严威信消失殆尽,衙门的号召力、百姓的信任度降至冰点。
李卫不甘,苦思不解:自己为何落到此种境地。一日,听师爷读书,读到《了凡四训》“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之句,幡然而醒。遂放下面子和架子,与一班幕僚秉烛长谈,剖析求教,对赴任后种种想法和办法,进行了一番深刻的自省、自察、自纠。之后,李卫根据这番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问题导向,立知立改立行,很快就转危为机,渐入佳境,深得同僚百姓爱戴,苏阳也从苏北最穷的县,转变成为富庶和谐的鱼米之乡,藩库充实,百姓安乐。李卫在苏阳当官,从懵懵懂懂到如鱼得水快速转变的故事,也成为了一段官场佳话。对此番公案,有文章传世。某偶得之,如获至宝。此文言简意赅,义理深刻,剖析鞭辟入里,自省入木三分,改错勇敢决绝。读罢,对照现世为官做事,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妙。原文本是文言写就,卷帙也有些失损,虽距今约莫只有几百年,但读起来仍稍觉晦涩,今将文之大意以几个小案例的形式分享在此,冀有缘的朋友得之、用之。
一、主次、轻重、缓急的辩证法
县令,是县里的一把手,负责全县几十万父老的温饱生计,掌管赋税财政、农田水利、军务城防等各项工作,还要随时接受府台道台等各级上司的各种指令和考核,公务繁杂而琐碎。
县令李卫到任后,面对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百姓贫苦和逐日增加的财政赤字,看到的、想到的,满眼满心都是难题。可是,人家李卫立志要干事业啊。所以,他甫一到任,就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一个猛子扎进了事务摊子。但是,这位初等官场的县太爷干起事来,走一步看一步,什么事逼到眼前就干什么,什么任务难度低风险小就去抓什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眉毛胡子一把抓,对关系苏阳利全局、管长远的事,完全没有思路计划,完全不分轻重缓急,完全抓不住关键重点。面对苏阳县土地贫瘠、产出率不高、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等各种问题和挑战,只有敷衍之词,没有应对之策,大家只看到李卫的每天冥思苦想,却完全看不到县衙的丝毫办法举措,导致限制苏阳县发展的一些瓶颈制约问题长期打不开局面,形不成格局。
对此,幕僚们经过此番深思熟虑,大胆地向县令提了出来。县令李卫对同僚的看似轻慢,丝毫不以为意,而且还胸怀坦荡,从善如流,下定决心去逐一改正。
第一,把县令的主要职责想明白、弄清楚。
县令想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决定着整个县衙能干成什么,也决定着老百姓能获得什么。一把手的首要职责就是为县衙和全县“举旗定向”。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李卫认定,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想当好一个合格的县令,必须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自觉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为此,李卫对照上级州府衙门对苏阳的要求、苏阳在苏北的发展定位以及苏阳百姓对县令和县衙的期盼需求,很快梳理明确了县令及苏阳所处的大局,即:雍正王朝治下,皇帝下决心坚决惩治官员贪墨,所以李卫必须首要带领全体幕僚及差役们忠于皇帝,坚决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同时,对于苏阳排在第一位的难题,不是严重的财政赤字、水利失修、百废待兴等等,而是民心的向背。所以,李卫作为县令,必须牢牢牵住民心这个“牛鼻子”,千方百计让幕僚、差役和老百姓都重新建立起对县令、对县衙的信心和信任。获得了百姓和同僚的信任和支持,即可实现落一子而全盘活。只要整个县衙、整个苏阳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有的难题都可以在大家齐心协力推动发展的过程中,逐一、逐步地解决。这就是县令和苏阳必须把握的方向和大局,所有的想法和办法,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把县令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摆布想明白、弄清楚。
李卫把自己作为苏阳县一把手的主要职责弄清楚之后,随即按照幕僚们的建议,把满眼的事务摊子分成四大类,从而根据分类合理安排时间。大体是:
第一类,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比如钦差巡查、粮库漏雨、抢险救灾、幕僚突然离职拆台等等,由于这些事有突发性、被动性、不可预见性,而且一旦发生都会时间紧迫,在以往的经验中,县令李卫往往陷于一时忙乱,不能做得很好。
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比如:不下雨的时候修缮漏雨的粮仓。不下雨时,修缮粮仓这事不紧急。但是,保证下雨时粮仓不漏雨、保证库粮安全,却是绝对重要的事。这件事只有在不下雨的时候去做好,才能够保证下雨时库粮不淋雨。如果不提前做好,到下雨时,就会惊慌失措急急忙忙去补救,这件事也就会变得既重要又紧急,到时候就会手忙脚乱,左支右绌。再比如:县令定期和那几个能干事、能干成事但是执行力不强的师爷差役谈心谈话。这几位师爷差役,出工不出力,暂时也没有离职的打算,早谈一天晚谈一天似乎都可以,此事也看似不紧急,但是此事非常重要。县衙作为一个战斗集体,在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必须随时有一支“拉得出来、聚得起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官员队伍。这件事不早做,等遇到难题时,无人可用、无兵可派,才去抱怨这个不行、那个不忠心、另一个不堪大用,岂不被动至极。所有这些重要但暂时不紧急的事,久拖不办,就会演变成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所以,对于重要不紧急的事,必须拿出主要精力,摆上重要日程,越早一天去办,就越少一分被动,决不可都演变成重要又紧急的事之后,再去抓耳挠腮、临时抱佛脚。
第三类,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比如:可以不用李卫亲自去的接待会见、士绅的无聊宴请,劣友的突然到访,夫人姨太太打麻将三缺一,等等。这些不重要的事,往往因为很紧急,李卫掰扯不开,常常选择亲力亲为,这就占据了他作为县令的很多宝贵时间。
第四类,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比如:发呆、闲聊、游逛、看闲书、玩手机、刷微信(据说雍正年间就有手机和微信,后来失传了)、约夫人姨太太打麻将以及其他一些琐碎的杂事。这些事,都没有时间的紧迫性,也没有任何的重要性。这些事,占用了李卫更多的时间。雍正爷说,这纯粹是扼杀时间、浪费生命。特别是对三缺一的麻将局、无聊的酒席宴请,这样的事不重要但紧急,一旦参与进去就很难脱身,而且要耗费很长时间才能结束。
对于以上这四大类事情,李卫决定分别作如下处置:
一是对紧急又重要的事,马上去做,并设法解决自己在时间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尽量减少这类事带来的被动。二是对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严格按计划提前做,还要尽可能地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这类事情上,通过这样来减少紧急又重要的事发生。三是对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授权别人去做,交给别人代劳,简单听取汇报即可。四是对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尽量少做,直至不做,对恶习陋习和空耗生命,坚决说不。
第三,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办就办好。
李卫认识到,他之前做决策时的拖字诀当道、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断,派任务下命令时的不坚决、不明确、不跟踪、不问效,遇到问题时的畏难、退缩、等等看、踢皮球,是导致苏阳的一切困难问题久拖未办的罪魁祸首。在赴任之初,李卫也曾请邬先生帮忙,满腔热情地制定了立足实际、放眼长远的《苏阳县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雍正六年至十年)》(据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区域性五年规划,不过提醒大家不要搜百度,因为不会搜得到)。但是,苏阳发展的目标任务争在朝夕,但现实中的披荆斩棘却难在方寸。由于一把手李卫自己心底深处的喜功诿过、患得患失,一直不敢坚决地沉下心来去r抓落实,导致这些好目标、好蓝图,都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这些规划目标,从当初振奋苏阳的“总攻令”“冲锋号”,沦落成了全县百姓失望至极、沉痛谈笑的“吹破牛皮放空炮”“痴人说梦大笑话”。
李卫深刻反省,要让自己和苏阳脱困,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而且,作为苏阳县的一把手,县令的决心最重要,县令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县令虚抓和实抓大不一样。基于此认识,李卫决定刀刃向内,从自己改起。
一是想干。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定树立以发展推进发展、以发展破解难题的信心和决心。李卫耳边响起了几句名言警句: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
(邓小平同志和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话振聋发聩,在此穿越引用了)
听罢,李卫的信心更足,决心更加坚定了。
二是快干。苏阳县已进入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已容不得李卫再去观望等待、畏首畏尾、行动迟缓、彷徨犹豫了。必须只争朝夕披荆斩棘,一刻不停马上就办。
三是实干。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用好。且因为苏阳面临比别的县更艰巨、更困难的诸多的瓶颈制约,必须付出更艰苦的努力,出实招、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奋发作为,久久为功。
四是会干。必须以日新精神、精进态度,围绕抓学习、抓调研、抓决策、抓落实等加紧学习,学以致用,不断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攻坚克难的本领。要学会十个指头弹琵琶,或者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或者以小带大、小中见大,拿出防范风险的先手和化解风险的高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局,全力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主动仗。
二、(待续)
……
【选题记】
前几天,读到陕西省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关于“实干担当”的讲话摘登,读后深感震撼,深受启发。由于最近正在实施“预防痴呆与堕落、每天写一千字、每周写五千字”计划,今天起,以虚构李卫当官的小故事练笔,作一系列漫谈为官做事的短文。此为其一,暂定题为“主次、轻重、缓急的辩证法”,后续还打算继续写“细节与大局的关系”“越俎代庖的危害”等篇章。
您能看到此处,说明您很有耐心,致谢!
部分字句参考书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2.邹鑫《小强升职记》
3.吴晓波《激荡十年 水大鱼大 中国企业2008-2018》
4.二月河《雍正皇帝》(李卫、邬思道等人物,即来源于此小说及电视剧《李卫当官》。史载之李卫其人,生于大富之家,捐官员外郎出身,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总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深得雍正帝器重,官至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