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自问世起就有无数人为之索隐考证,并且衍生出一个专门研究这本书,以及与这本书相关的学派——“红学”。因为部分原稿遗失,现在传世的《红楼梦》后40回并非曹雪芹原著,所以研究“红学”的人尽可能的从前80回的内容中寻找线索,试图“还原”出遗失部分的内容。因此,就算是在《红楼梦》中一个极为细小的细节,都会拿出来评述。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一书中的第一女主角,她是贾家第三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林黛玉的结局历来争议颇多,有人说她焚稿绝食而亡,有人说她沉湖自尽,有人说她上吊自杀,或者更悲更惨……
第37回,探春组建了“海棠诗社”,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探春说她已经帮黛玉想了一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
就“潇湘妃子”这么一个称号,有的人就对黛玉最后的结局,提出了异议。潇湘妃子,妃子嘛,只有王爵以上的人家的妻子才可以称为妃。这可能从侧面写,林黛玉日后很可能会嫁给一位王爷。贾宝玉曾想将北静王给他的珍贵的念珠转赠林黛玉,与此类似的情节,宝玉也曾经把蒋玉菡送给他的汗巾子给了袭人,成就了蒋玉菡和袭人的婚事,所以,一些人就说八十回以后,林黛玉很可能嫁给贾府的至交北静王做了王妃。
这样的推论,表面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具体理由逍遥子之前已经多次分析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大家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
既然林黛玉只有嫁给王爵以上的人家的妻子才可以称为妃,北静王又不可能,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其他的王爷呢?逍遥子仔细阅读了一下文本,还真发现了有一个人挺合适。那么,他到底是谁呢?我们且来看看书中第71回,贾母过80大寿的情景:
... ...至二十八日,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宁府中本日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宁国府负责招待男客),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荣国府负责招待女客).席间,南安太妃问起贾府的姑娘们怎么不见?贾母于是让王熙凤去叫。稍后,宝钗、宝琴与黛玉探春湘云五人来至园中,大家见了,不过请安问好让坐等事.众人中也有见过的,还有一两家不曾见过的,都齐声夸赞不绝.其中湘云最熟,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还只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帐。”因一手拉着探春,一手拉着宝钗,问几岁了,又连声夸赞.因又松了他两个,又拉着黛玉宝琴,也着实细看,极夸一回.又笑道:“都是好的,你不知叫我夸那一个的是."早有人将备用礼物打点出五分来:金玉戒指各五个,腕香珠五串.南安太妃笑道:“你们姊妹们别笑话,留着赏丫头们罢。”五人忙拜谢过.北静王妃也有五样礼物,余者不必细说。
通过上面这段文字,我们看到男客中有北静王,南安郡王,女客却是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这就告诉读者两个信息:第一,北静王已婚,所以是北静王和北静王妃两人前来给贾母贺寿,第二,南安王府来的是南安郡王和他的的母亲——南安王太妃,由此可知南安郡王未婚,正妃之位空悬。而且,南安太妃特别提出了要见贾府的姑娘们,南安太妃此举是要“选儿媳”的意味很浓啊,而且贾母也是知道的,所以只叫了探春,扔下了迎春、惜春。以黛玉的风采,从五人中脱颖而出,被南安太妃选中的几率也是蛮大的。所以,黛玉嫁给南安郡王比嫁给北静王要靠谱的多啊!
好了,以上猜测是按照“黛玉既然号“潇湘妃子”,日后必然会嫁给一位王爷”的思路推断出来的,不代表逍遥子的真实观点。还有人考证出“贾府”其实就是皇宫,宝玉就是皇帝,所以黛玉嫁给了宝玉,自然就可以成为“妃子”了。对于这个观点,逍遥子亦不敢苟同:就算在暂且认同“贾府就是皇宫,宝玉就是皇帝”的前提下,一是以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必然是要娶黛玉为妻的,断然不会让黛玉作妾。皇帝的正妻该称为“皇后”而不是“妃子”。二是如果黛玉嫁给了宝玉,那就是要仁得仁,心愿得成了,黛玉何以会入了“薄命司”呢?
逍遥子认为黛玉最终的结局应该是泪尽而亡,“还泪”的目的达到了,自然就该返回太虚幻境,到警幻仙姑处“销号”去了。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谁也没有嫁。至于黛玉为什么称为“潇湘妃子”,其实探春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潇湘妃子”是古代传说中舜妃娥皇、女英哭夫而自投湘水,死后成湘水女神之称,也叫湘妃。探春为黛玉起这个名号,与娥皇女英的故事有关,以泪洒斑竹的娥皇女英象征黛玉的悲惨命运。
此文章为逍遥子的书香视界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