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城市漂泊银发族(二) - 草稿 - 草稿

城市漂泊银发族(二) - 草稿 - 草稿

作者: 潮爸佬瀚laolongmao | 来源:发表于2020-11-28 23:54 被阅读0次

(接上期)深入交谈后,慢慢了解到我们这位山东老乡张女士经历过的一些往事。张女士是她父母的长女,下面姊妹兄弟多,家庭缺乏劳动力,经济负担重,她刚刚小学毕业就没再继续上学,而是帮父母耕种农田,刚二十出头就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成家。丈夫家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总想让她生儿子,所谓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然而命运不济,结婚几年来,张女士接二连三生了四、五个孩子,全都是女儿。为此,张女士在婆家一直抬不起头来,夫妻关系不和,受了无数的气。更有甚者,丈夫撇下家庭孩子不管,与人私奔外出,一去不返。张女士一个人承担起婆家的全部十几亩田地耕种,孝敬公婆和养育孩子的重担。吃尽了无数的苦累。几十年来,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女儿一个个养大成人,又把她们培养成大学生。本来该松一口气,好好在家享点清福了。可是,女儿们大学毕业后都在外地大城市工作、生活、安家,女儿们的孩子也相继出生。说也奇怪,张女士的女儿们生的也都是女孩子。需要母亲出来帮助照看外孙女。张女士不得已把家里的田地让给别人耕种(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衰老,繁重的农业劳动活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干不动了),自己出来随女儿生活,开始,二女儿在西安工作,孩子先出生,张女士就去西安帮助照看,后来大女儿的孩子又出生了,大女儿在广州工作,张女士又来到广州帮助照看外孙女。女儿女婿工作事业忙,经常出差,做家务、管孩子的事经常都是由张女士一人单独承担。可见她日常的辛劳程度。三女儿现在济南读研,将来等女儿结婚后,她又要去济南照看外孙子女了。

还有一位邢先生也是60多岁了,他来自河南省信阳农村。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在老家省会城市郑州工作生活,大儿子在深圳工作安家落户了。他现在是一个人来深圳帮助大儿子带孩子的。老伴跟着小儿子去郑州带孙子。为了孩子老夫妻二人不得不长期分居两地,这还不算啥,据他本人介绍,还有更大的问题是,他和老伴儿两个人的身体都不好,邢先生腿部有疾,曾经做过腿动脉血管支架手术,现在虽然经过治疗后好多了,但是平时走起路来仍感觉吃力,行动迟缓。他老伴儿患有心梗疾病,同样也做了心脏动脉血管支架手术,常年断不了吃药。尽管这样,夫妻二人却不能安心休养身体,仍要拖着病体为子孙操劳。

这样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

看看每天云集在每个城市的中小学、幼儿园门前,接送孩子们的庞大的家长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头发斑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真可谓,白帆一片日边来。

造成这种特有的社会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复杂因素促成了老年人和子孙后代的这种关系。首先,是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几千年来的农耕社会和以血缘家庭为基础宗法关系,一家人天生的亲情,认为祖辈照顾孙辈是天经地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辈辈,一代代都是这样。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变化,这种观念很少改变。再者,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观念仍然很牢固,养儿防老(严酷的现实是,养儿防老是越来越苦靠不住)、养孙传代。作为老年人,潜意识是心理恐惧:你(我)不帮儿子带孙子将来老了不能动了,子孙也不会照顾你(我)。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经济不独立,大部分老年人都没有实现自己财务自由。指望后代给自己养老,所以在自己尚能活动的时候,尽可能的帮助子女们分担压力和责任。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的社会各项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很多法律法规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所以老年人的生老病死还需要子女来负担。所以,很多老年人不得不把自己的余生寄托在后代孩子们的身上。

漂泊在城市里银发族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这个特色社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看起来很美,不过它折射出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性,很大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甚至于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城市漂泊银发族(二) - 草稿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dc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