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年间(AD109年),有太守杨震大员,信奉儒家,博涉经史,生活方式很是清淡,乡间无有声名,但清贫中不忘儒道志向。
直至有一天经人举荐,步入官场,越是晚年越是笃行之前的信念,无论面对多少诱惑,他也不动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64262/c15930a9b1c81edd.jpg)
任职期间,有个叫王密的一方县令长官,夜里偷偷拜访他,并把10多斤两的黄金送与他,作为方便之用。
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知道你,但作为老朋友,你怎么不了解我呢?悉数奉还了黄金。
王密很是惭愧,暗暗佩服后走人。
后又有人建议他在任期间,不妨多置办些家产,遗留后人,造福后代。他觉得这种做法与自己的志向不和,便多次拒绝了。
他常说做个清白吏的后代子孙,岂不是更丰厚的财富吗?直至官宦生涯的晚年,他继续坚持粗茶淡饭,徒步办公的生活方式,最终卒于任上。
千年已降,其实这些事儿,历朝历代都有。杨震在青史上留了姓名,或许是他本性如此,或许是其修养所致,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财富分有形与无形。有形财富常以物质形态表示。财富的富足足可使人生活优越,享受安逸。
然其负面意义也不小,追求过度,人心便受到蛊惑,若贸然进取,常遭致祸乱。
而这些联系到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人们对财富的态度及利用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
无形财富,常涉及精神层面,比如信仰、名誉、声望、作风等。
其丰富往往使人精神健硕,身心无有颠倒梦想,世代延续下去,又常能造福家族,得到福报。
然世人常忽视对他的追求,而能以“清白、廉洁”等字眼作为终生的志向的,人群中更是鲜寡。
笔者以为今人追求财富,各行其道,只要不悖人伦,不枉律令,终为正道。
财富观当随时代而变,与其固守不如应变,有形与无形,孰轻孰重,更当视个人的价值观而定。
人之为人,当有追求各项权利的自由,包括追求内在和外在财富的自由。内外双修,在今天这个年景,更当值得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