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帝国的建立,到战争全面爆发,再到雅典宣告失败,伯罗奔尼撒战争都和雅典的贸易需求密切相关。在雅典之后,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类似的国家,比如13世纪的威尼斯,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格兰以及如今的美国,都是海外贸易和海上军事霸权两手抓。只不过他们可能把故事从赫勒斯滂海峡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比如卡特加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英吉利海峡等等。这些海峡既是贸易要道,又是战略要地,恰好体现了贸易和战争之间的伴生关系。
这种伴生关系甚至成为现代公司制度的起源。17世纪,英国、荷兰各自成立了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也是世界上第一批股份制公司。这两家公司在为本国开展海外贸易的同时,都获得了雇佣军事人员、开展军事行动的权力,成为制造战争冲突的机器。为了贸易利益最大化,他们四处开战——在亚洲夺取香料,在巴西夺取蔗糖,在非洲夺取奴隶和黄金,当然也包括在中国引发的鸦片战争。贸易和战争在它们身上彻底合二为一。
如今,我们经常用“商场如战场”来形容商业的残酷。从贸易的历史来看,商场可不就是实实在在的战场嘛。
白图泰的这一传奇经历也从侧面印证了,当时穆斯林贸易圈覆盖的范围有多么广,相当于在人类社会中建立了一个大型的自由贸易区。在这个自由贸易区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的贸易是割裂的状态。比如汉朝和罗马之间的丝绸之路,虽然也跨越了遥远的距离,但在这个过程中,货物要倒很多次手,在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商业规则中转来转去。而在穆斯林贸易圈中,伊斯兰教的教规和教法规范了商人们的行为,并衍生出了穆斯林商人共同遵守的商业惯例和商业规则。由于穆斯林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很多国家的港口和贸易集散地都广泛接受了这些惯例和规则,包括一套共同的税收政策和关税比例。
在这个最早的自由贸易区中,亚非欧大陆环绕的印度洋处在核心位置,大名鼎鼎的马六甲海峡又是印度洋中的关键节点。当时负责管理马六甲海峡的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小国,那里熙熙攘攘地挤满了来自于其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商人,通行着几十种语言,俨然是一副国际化大都市的模样。
只不过,在这个自由贸易区中很难见到欧洲人的身影。阿拉伯帝国掌控的区域甚至超过了巅峰时期的罗马帝国,他们用军队牢牢地把守着从红海进入印度洋的曼德海峡,把敌对的基督教国家排除在外。欧洲人因此有将近1000年的时间无法参与到全球贸易中来。一直到葡萄牙人达伽马率领船队,大老远地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绕过来,欧洲人驾驶着坚船利炮重返印度洋,伊斯兰教主导的贸易体系才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除了海上,陆地上的长途贸易,人类也开发出了一种极其成功的交通工具,就是骆驼。这种动物步履缓慢、体积庞大、毫无防范能力,本来在自然界中已经濒临灭绝。好在大约6000年前,人们成功地驯养了它,原本的目的是让它产奶。后来,阿拉伯人试着用它驮运货物,发现这种动物出奇地好用。你肯定知道骆驼那著名的耐受饥渴的本领,但或许不知道它还有惊人的负载能力。一个老练的骆驼骑手可以驾驭六匹骆驼,拉着2吨重的货物,在一天之内运送上百公里。这已经接近一个轻型卡车的载重能力,除了速度稍微慢点,其他没毛病。
骆驼的特质完美地匹配了阿拉伯地区干燥的气候,让商人们能够穿越人迹罕至的荒漠。所以,骆驼在当时的香料贸易中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应该说,人类能找到这种解决方案还是挺幸运的。如果骆驼早在人类驯化之前就灭绝了呢?如果它根本无法被人类驯养呢?那么,阿拉伯人的香料,还有我们中国的丝绸,这些跨越亚欧大陆的贸易将统统难以实现,人类的历史也会被改写。
总结一下,自古以来,远距离贸易和三种因素纠缠在一起,共同塑造了人类社会。
第一个因素是战争。史前时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围绕着黑曜石和铜开展贸易,黑曜石和铜被用来制作武器,维系部落的生存。古希腊时期,对粮食贸易的需求驱动雅典建立了海上帝国,也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全面爆发和雅典最终的失败。
第二个因素是宗教。先知穆罕默德从小对贸易耳濡目染,并把他对贸易的理念体现在伊斯兰教的经典中。穆斯林热衷于奔赴世界各地以贸易为生,在人类社会中最早建立了一个以印度洋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
第三个因素是交通。对季风和盛行风的利用让人们得以开展远洋贸易,骆驼的驯化使人们能够克服沙漠的阻碍,让东西方的香料和丝绸贸易成为可能。
最后谈一点感想。我们现在熟悉的当代贸易,是一个由集装箱、飞机、互联网等组成的全球化体系。这往往会给我们一个错觉,似乎全球化是最近这几十年才出现的局面。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跨越大洲的远距离贸易在史前时代就已经开始,而全球贸易网络也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初具规模。一部人类贸易史,就是一部全球化的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