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01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01

作者: 和弦夜光杯 | 来源:发表于2023-08-13 06:04 被阅读0次

作者:张宏杰

十行采集:

1.曾国藩的思想里,没有飞跃,没有灵光乍现,立地顿悟,每一步都是困而求知,而勉而行,但坚韧之感,就像一把刀不假思索深深扎入,直没刀柄。这个路径意味着以中人之姿,人人可为。

2.以“王霸杂术”持身、用人、施政、御军,曾国藩的成功主要在于他把握住了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有原则也有灵活性,亦即宗经而不舍权变。

3.曾国藩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另一方面,他也证明了传统文化无法突破的极限。

4.曾国藩认为挫折是他最大的助力。

“吃此四堑,无地自容,故近虽忝窃大名,而不敢自诩为有本领,不敢自以为是。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

5.“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对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动力,打击是最好帮助。咬紧牙关,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

6.曾国藩反思到,在官场上一再碰壁,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7.经过反复回忆,他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致命弱点: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

“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前迥不相同。”

8.“其苟且者,知将来之必敝;其知当者,知将来之必因。所谓虽百世可知也”。

“集思广益本非易事,要当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外广延纳而万流争壑,乃为尽善。”

9.“仪文弥加检点,而真意反逊于前。”

要维持住表面和平,句句都说得要得体,但本来对事物的看法不免就要打折扣,自我的真质也必有损伤。

10.决定成败的,不在高处,在平处,不在隆处,在污处。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处,耐得住烦。

一行精华:

曾国藩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也体现了其极限。

“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

“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

触动,反思,改变:

曾国藩的成长史体现了脚踏实地,困而求知,砥砺前行的精神。首先是永不放弃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志向,日拱一卒,只要不停步不前,就总能离目标更近一步。

其次是坚持反思,能透彻认知到自己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把挫折当成最好的长进机会,能最大限度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将归纳法几乎用到了极致。

还有一点就是奉行长期主义,不追求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认定了一个方向,就日积月累地在量变上下功夫,终有一天会达到质变的效果。曾国藩的顿悟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质变。

确实,曾国藩是我们普通人更容易学习的一个榜样,他的天资和起点并不比我们高多少,他的毛病也是我们轻易能从自己身上找到的,所差就在行动之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fa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