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见与不见,皆是缘(原创)

见与不见,皆是缘(原创)

作者: 灯火阑珊12 | 来源:发表于2019-02-09 23:31 被阅读0次

           

    见与不见,皆是缘(原创)

            没有别的时间选择,我们一行三人只好在新年的第三日启程,去拜访从山城归家的杨老师。

            此“老师”是广义上的老师,其实,杨老师未执过一天教鞭。现任《四川文学》编辑,官名叫杨献平的就是杨老师。

            关于杨老师,我并不陌生。知道他出生于牛城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少时家贫,从军离家,靠一枝生花之笔落脚山城。读过他的许多文字,或是他从军时的戈壁荒漠,或是他从小生活过的农村丑态,皆满目衰败荒凉。关注了他的公众号,不时会有他的诗歌或散文,带着一阵咳血的疼痛,缓缓掠过心头。

            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导航发挥了人脑不可替代的作用。免费的高速上,车子几乎是在滑行。

            散落于高高低低山坡上的村落,并不像我想象的那般破败。“喏,那家就是!”顺着憨厚男人指点的方向,那红瓷砖门楼白瓷砖正房的小院透露出一股俏姑娘的神韵。

            山村就是山村,山傍着村,村靠着山。看似近在眼前的目的,我们得绕过沟沟坎坎,才能抵达。

            说话间,从院中涌出男男女女几人,热情地招呼。我一时蒙圈儿,竭力辨别着,并没有我在照片中见到的“帽儿哥”。

          屋内坐定,才知坐在对面的瘦高个儿是杨老师的亲弟,平时大车拉货谋生。这个朴实的山里汉子一个劲儿劝我们喝酒,见劝说不动,竟兀自端起酒杯仰头灌下,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替兄长道歉。一旁的杨妻年轻而腼腆,与我们话家常。

            我们寻访之人,此时正处于深度醉酒状态,趴床而眠。无论什么样的刺激,他都无以理会。此时,酒精分子一定正伸着千万条触角,张牙舞爪地在他的神经上缠绕攀爬。“咳,人实在,就喝成这样!”年过七旬依然身体硬朗的杨母无奈而又心疼。也是,少小离家,在异乡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如今也算是小有名气。比如,如我们这般的文友,大家彼此惺惺相惜,在家乡的周边定会有不少的,利用假期闲暇,见上一面,似乎喝酒就成了唯一表达感情的方式,似乎不一醉方休,就对不住这长长久久的友谊。只是,驱车将近俩小时,不知是我们来得不凑巧,还是他醉得不凑巧。

          乘着天色未暗,也是给杨老师的醒来赚得时间,我们跟着他的家人来到了坡上的石屋。“这是老杨的房子!”杨妻看来对这儿也是陌生的,因为我看到他的眼里也有着一闪一闪的光亮。几米长的混凝土掺杂着小圆石子的小路通向三间崭新的石屋。跨进屋子,竟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气息。草编的垂帘把三间屋子一分为二,一张玉米皮儿编成的垫子匍匐在地,一张小巧低矮的四腿炕桌蹲于草垫正中,各有一草凳置于四周,背后的墙上依然装饰着古朴的草编挂饰。在这儿,看见这些,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小石屋的印象。“这是几个来度假的女教师弄的。”一旁的杨母向我们解释。原来,生活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度假的几位女教师一定也和我们一样,是为了心中的诗和远方,才光临于此的吧!

          下得坡来,蓦然撞见了“五根手指”。是,就是五根手指。杨老师家门前不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峰上,五根指头样的石峰陡立。刚下过雪的山峰,白衣素裹,银手指样。

            天色渐晚,被访之人丝毫没有清醒的迹象,我们选择离开。我们到底没有见到杨老师。不过,转瞬释然。见与不见,皆是缘。也许,这次的未见是为了下次更好地相见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见与不见,皆是缘(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ft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