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阅读收获
1.改变的前提是理解,狭义的性格不可改变,生活方式即思维方式却可以重新选择,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2.人人凡事皆有目的,觉察自己和他人的真正目的和鼓励(提升内驱力)是改变的前提,不同阶段、不同个体、相同事件目的也不同(前几天在圈里看到后认同)。
3.人人都有自卑感,它是通过比较后的主观性解释得来,摈弃自卑感的方法是看到并进一步向前,不断学习进步提升。
4.当无力向前迈进,(1)因为a事件的发生,所以导致b的结果进行逃避,变成自卑情结。(2)因为a事件的发生,又无法忍受b的结果,导致变成虚假的优越感心理。(3)夸耀不幸,通过弱势特点支配控制他人。
5.所有不当行为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退出战场,放下情绪,看到并承认属于自己那部分的错误,找到对方真正的需求,小步前进,改善关系。
6.各种关系中,被给予的东西或者感受,学会体悟并去使用、践行、给予。
7.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入口,没必要为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学会自我认可。
8.对对方的表扬,评判,控制,打压,责骂,唠叨,羞辱,贬低,嘲笑等等全是以自我为中心和无能的表现,这也是在发展不对等的纵向关系,应使用鼓励发展横向关系。
9.共同体指和个体相关的一切事物,家庭、学校等各个团体、自然界万物、过去、未来等等,归属感即是共同体感觉,不同领域中获得越多的共同体感觉,即把他人看作伙伴产生归属感和价值感,越幸福。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或者无出口时,不必固执于眼前的小共同体。
10.获得共同体感觉的方法是对别人寄予关心,建立横向关系,使用鼓励法;做到这些首先要自我接纳(拿出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可改变的),然后做到他者信赖,并给予他人影响,做出贡献。
11.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是一个封闭的环节,即是一个人自信,自立,和谐共处意识的体现。
12.人生课题包括交友、工作及爱的课题,这三大领域均需要建立共同体感觉,都是我们每个人要面对的人生课题,将焦点聚集在某一个方面,是错误的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
以上为本次阅读收获,较第一次有了很大收获(第一次只对目的论和课题分离更大的轮廓有印象),阅读过程中多次被书中青年和哲人的对话刺痛、撞击,看似简单易懂的一本书,可觉得目前只是看到了皮毛,真正的含义和延伸的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体悟和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