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书

作者: 纪尔婴 | 来源:发表于2017-09-17 16:59 被阅读0次

杨绛先生热爱读书写字,她曾言:“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路曼曼其修远兮,每个人都是汗涔涔地在世间匆匆来去,走到尽头才恍然发觉,穷极一生不过浓缩为三本大书:一是“有字之书”,一是“无字之书”,一是“心灵之书”。

任何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身边总有书相伴。这些书,或是散文、小说,或是诗歌、词曲,或是简短琐碎的随笔,或是繁长深厚的史学绝唱——但它们无一不是“有字之书”。书中的文字奔波过无数路途,穿透生命与时间,最终来到人们眼前,在青天白日里亮相,直抵人心。伍尔夫曾说:“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与书相伴,得以让每个在喧嚣中生活的人获取一方无人干涉的净土,从而拥有内心的充盈。有字之书带给人们的是心灵的震颤、情感的抚慰,它是人们精神的食粮,是平凡生活中的一抹异彩,也是一些人一生也无法舍弃的挚友。

传奇女作家萧红曾直言:“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可以决定怎样爱,怎样活。”于是,她把一生活成了传奇。作为后人的我们若想要了解前人,需拜读其作品,从文字中才能渐渐明白作者的思绪。诸如爱好简·奥斯汀的读者,会去读《艾玛》、《傲慢与偏见》,但根据其一生而写就的《简·奥斯汀传》或系列电影却不被大众苟同——因为对于一个曾生活在世间的人,其一生是难以用言语陈述详尽的,尤其在个中坎坷面前,任何伪饰或文字都显得太过苍白。读有字之书,人们了解的是作者的思想,而那无法被世人寻见的“无字之书”,便是作者的人生,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已深深沁入他们的骨肉里,无法分离。

走到人生尽头,才会明白三毛所说的“生是个体,死是个体”,于是人们开始卸下心灵重负,一字一句写就属于自己的“心灵之书”。在这本书中,有人写下感激,有人写下遗憾,有人无所拘束,有人喜极而泣。时光的温度在人们周身环绕,成为行走的气息,存在于脑海中的那些珍贵记忆汇聚成章,装订在心灵里。于是明白,一生中总有那么一刻,人要面对的只有自己,而生命的意义究其本真在于漫长道路中的内心修行。在这本“心灵之书”中,有傅雷始终秉承的赤子之心,有山涛对嵇康的拳拳情谊,有李陵的孤苦衷情,也有每个时代父亲母亲难以言说的爱。心灵之书,承载着人们的记忆,承载着褪去斑驳的真正情义。

文字不具备既定的严格苛刻的规则,到你掌握它到一定程度,你就可以用想象力来打开它的范围。它会随着意识和情感而流动、变化、发展,成为一个人的生命,成为人们经历颠沛流离、穷尽一生才能明白的那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相关文章

  • 三书

    人的一生必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书”。一位教育家说过:“要乐读‘有字之书’,智读‘无字之书’...

  • 三书

    海边的风 城堡的阳光 都不及你隔着纸巾的温柔 飘落的雪花 烟火的情话 和你牵着我的手 第一百封信的玫瑰 第一次接吻...

  • 三书

    杨绛先生热爱读书写字,她曾言:“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 书(三)

    当然,一开始是没有纸的,但聪明的人类通过兽壳记录,后来使用竹简,帛等等,但要么造价太高,要么不易保存,要么不易携带...

  • 三书

    你离开我一个白天一个夜晚 却仿佛丢失了你整整一个世纪 我该想你的对吧

  • 书(三)

    1、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时代列车,疾速奔驰。应该说,发展是不可逆的趋势,前行是不可挡的潮流。让整个社会“紧急刹车”...

  • 简书三书

    自从在简书发布了第一篇心情后,我就总爱翻出手机打开简书,看有没有人读,有多少人读,刷新一下再刷新一下,不隔多久复又...

  • 等简书回复第三天

    坐等简书回复第三天,等简书回复第三天,等简书回复第三天....... 坐等简书回复第三天,等简书回复第三天,等简书...

  • 人生三书

    首先,我们要探索的是,书是什么?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这里,书是工具,是人类文明继往开来的总结,...

  • 人生三书

    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hm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