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现象』
由于大脑喜欢确定性,所以我们会把所有听来的信息,都当成真的,或者说都当成事实。
这是很多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核心原因。
比如,地铁工作人员发牢骚:“北京地铁10号线是最拥挤的线路。”
太空爱好者朋友告诉你:“哈雷彗星每75年在地球附近出现一次。”
美食家朋友跟你说:“那家饭店是附近性价比最高的。”
对于这三句话,如果你的第一直觉没有觉得不妥,那么你就已经被骗了。
这个被骗不是人家主观想要骗你,而是你匮乏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你自己上当了。
地铁工作人员的牢骚可能是因为有点累。
一条地铁线路拥挤不拥挤,或者什么时候拥挤,都是有数据管着的。
太空爱好者朋友的话虽然貌似客观,但是他也有记错的时候。正确答案应该是76年。
美食家朋友眼里的性价比和一般人眼里的性价比,并不是一个概念。不论是对味道的要求,还是对价格的敏感度,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②『命题』
命题的意思是指能明确辨别一个陈述是真是假的一句话或一个条件。
而从性质上讲,命题可以分为两种:价值命题和事实命题。
所谓价值命题就是人们的喜恶。
比如,“那道菜真好吃。”“那家公司真严格。”“今天天气真好。”
也就是说,对一个东西的陈述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人的价值喜好。
比如,国民必点菜之一的鱼香肉丝,虽然大多数人都喜欢吃,但还是有不喜欢吃的人。
对于能力弱的人来说,哪里都很严格。而对能力强的人来说,越严格越成长。
对于常年暴晒的地区来说,那里的人非常喜欢偶尔到来的下雨天。对于常年阴雨的地区来说,那里的人非常期盼艳阳天。
因此,价值命题是没有真假的,只有相对客观,而不是绝对客观。
你一定有过这种经历,朋友给你推荐了一家饭馆,结果你去了以后发现并不好吃。
或者,朋友给你推荐了一个特别好玩的公园,结果你去了感觉没什么意思。
你有多少遗憾和意外,你就有多少轻信。
③『事实』
跟价值命题相反的是,事实命题。
它的目的是描述某个客观事实。
比如,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
这句话的依据是:数字。
珠穆朗玛峰在海拔上就是高于其它山峰。
那么什么时候这个命题是错误的呢?
如果发生了地壳运动,珠穆朗玛峰变低了,其它山峰变高了,那么它可能在未来的一天,不会再是世界第一高峰。
再比如,公交公司规定,早上到A站的时间是9点。
这句话的来源是:客观的公司规定。
可是,具体公交车能9点钟到吗?这件事是不确定的,可能早点,也可能晚点。
也就是说,事实命题的唯一核心是:依据。
如果有人叙述一件事,还能给出他的客观依据,那么它就属于事实依据的范畴。
可是,如果有人跟你说了一件事,都是他的想法,他也说不清出处,那么这样的话非常值得你怀疑。
另外,事实命题还有一种变形,就是:简单化事实。
比如,某个奶茶一年销量绕地球好几圈。
真有人去绕了吗?显然没有,但是用奶茶杯的长度之和除以地球周边,就算出了围绕的圈数。
这种类比的描述,也是事实。
一个人有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关键看他如何判断信息。只有你先把信息判断正确了,之后的思考才是有效的。否则,你的思考就是别人帮你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