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980697/cf5d2be230121349.png)
01
今天听了一堂课,主题是关于人工智能能时代孩子教育的。
课程中,老师讲了许多关于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并提出了要培养孩子的创新力、想象力、发散思维等一系列的能力。
毋庸置疑,这些说的都对,可到底该怎么培养,大家心中都没有特别明确的答案。
只能说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但很显然,时代在变,在孩子的教育上,也需要家长、家庭做出改变。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就是老师提到,有的家长会吐槽甚至是抱怨:我辛辛苦苦劳神费力却养出了一个废物。
这句话从家长口中说出来多少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在,但却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02
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还在用过去的思维教育未来的孩子。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此前的几十年,在大学还未扩招,大学生很稀有的年代,任何一个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所有的人都抱着“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拼命学习,不断刷题,以期获得大学学历这种稀缺的资源,为自己未来创造更好的条件。
可如今面对的情况却与我们那会儿完全不同。随着大学扩招,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学生们之间的竞争异常剧烈,加之,人工智能时代席卷而来,此时还让孩子安安心心坐在书桌前刷题,为了考大学不停的卷是非常不现实,也是非常低效率的。
因为时代不一样,对孩子能力的要求自然也不同。
就像我常跟女儿讲的,我读书的时候,在村里的小学上学,全校每个年级就一个班,一个班总共也就十几个孩子;可他们现在,一所学校仅他们一个年级就有17个班,每个班50人,一个年级就是850人,还不算其他学校。
这跟我们以前读书时候的竞争环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以至于每次一想到这里,联想到很多家长总是期待孩子成绩中上是多么的不现实。因为竞争压力不一样,在十几个和几十个人中排名中上跟在几百几千个人中排名中上完全不是一个难度。
但矛盾就在于,家长们总想着让孩子成绩考中上,却忽略了他们所处的十分激烈的外部环境。
总是一味的用过去的理念去要求现在的孩子,这本来就是困难且很不现实的。
03
可问题摆在面前,我们该怎么做?
坦白来说,我并没有答案,但是在听课中,老师提到的几个观点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不要总想着让孩子少走弯路,人生的有些弯路是必须要走的。
比如,一心只想让孩子搞学习,完全不让孩子做家务,对学习以外的事情全部大包大揽,这可取吗?
显然不能。因为生活技能的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它虽然不是直接的分数,但却是孩子实实在在掌握的生存技能。
第二,充分了解你的孩子,了解她的特长和天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比如,有的孩子语言天赋很好,一天到晚小嘴说个不停;有的孩子偏内向,更专注自我;有的孩子擅长画画,有的孩子喜欢体育,等等,千人千面。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千万不要把兴趣和特长当做一回事。
因为兴趣是可以很广泛的,是可以变的,可以今天试一下这个明天做一下那个,可以半途而废;但特长是孩子最擅长的那个,可能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最好一旦开始学了之后就不要随便中途放弃。
第三,不要用过去的思维去教育未来的孩子。
还是那句话,过去的环境不一样,时代不一样,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而如今,不仅是现在,未来注定是人工智能时代,对孩子的能力要求会与我们所在的时代完全不同,所以,千万不要用过去的那一套去教育孩子,那是过时的,落后的,相反应该积极支持孩子去探索,去发现,让他们自主去引领时代。
第四,牢记一句话: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发挥优势成功的,而不是靠弥补弱点成功的。
人要发挥所长,这句话放到任何时候都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是一样,一定要找到优势,并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第五,不要为了教养孩子方便扼杀孩子的天性,要充分尊重孩子。
很多父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总希望孩子听话,但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自主性越来越强,父母就觉得孩子不听话了,就生气了,不开心了,甚至连笑容也没有了。如此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不开心,而这些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非常不好的。
永远记住要尊重孩子,就像尊重一个成人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