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互联网+居家养老”工作动态第15期

“互联网+居家养老”工作动态第15期

作者: 高雄路105号 | 来源:发表于2018-08-17 16:06 被阅读0次

    编者按: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超前谋划养老工作,持续加大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亮点,高起点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模式,形成多元主体、多方参与的养老格局,为全市养老事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探索经验。近日,新华网、人民网、长江日报等媒体多次聚焦该区养老服务体系,现对各方报道进行整合,将开发区(汉南区)的做法予以转发,供参考借鉴。

    武汉开发区高起点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近年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创新养老服务工作,高起点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三方监管的机制,互联网+居家养老、医养深度融合、中高端公办机构养老、国际养老品牌等相互叠加协同,形成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年轻人和创业者无后顾之忧其乐陶陶的生动局面。

    未雨绸缪  超前谋划养老事业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60岁以上有4.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比重的16.22%。开发区年轻而富有活力,人口以现代产业工人、青年创业者为主,老年人口比重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武汉市20.95%),是全市老年化程度最低的区域之一,相比中心城区而言养老矛盾并不太突出。

    但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未雨绸缪,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既保障了公办机构社会托底的基础事业,又鼓励引导公建民营和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目前,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现有养老机构10家,其中,公办福利院4家,民办养老机构3家,外资养老服务机构1家,另有在建养老机构2个。全区养老总床位1833张,老年人百人拥有床位比例达4%。截至2018年初,全区52个社区中,已有18个社区建有老年人服务中心,达到老年宜居社区标准的有4个。

    医养结合 提升养老专业水平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颐德养老中心是一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专业养老机构,它依托武汉济安医院医疗资源,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设置养老床、医疗床200张,以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群体为主,立足社区,面向全区及武汉市老年人,提供专业化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特色服务。

    该中心与沌阳街江大园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合作共建,既有效利用了济安医院在中医养生、康复护理方面的特长,又盘活了街道闲置资产,实现了集体资产和民间资本的合作双赢。颐德养老中心今年5月正式运营,目前已有近90名老人预约入住。67岁的卢婆婆因患脑梗导致行动不便,被家人送到颐德养老中心。经过中心康复团队1个多月的精心照护,卢婆婆精神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可以完成坐位进食,少量辅助下可翻身坐起,现在还能和养老中心的同龄老人,一起聊天、听曲。卢婆婆说,“住在这里,让我感到老有所依。”

    优化供给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持续加大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格局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在养老保障方面,该区综合福利院整体升级改造顺利推进,公办福利机构正在整合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和管理,不断改善设施条件,提升服务质量。在养老市场方面,区级“互联网+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落地军山龙湖,交由全国领先的居家养老护理品牌——安康通运营维护,通过社区嵌入式网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平台签约服务商,为老年人提供以“助医、助洁、助餐和远程照护”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在高端养老方面,设计1200张床位的大型综合养老体“存爱园”项目主体已完工,并已明确运营主体,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世界最大提供专业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的公司——美国护明德居家养老公司在中国大陆的首家特许经营店落户经开万达广场,可以为老年人和家庭提供一对一家庭式养老服务,重点针对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等进行居家式专业照护。

    下一步,该区将直面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养老领域的具体呈现,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广大群众及投资者、创业者的养老需求;进一步创新“互联网+居家养老”工作,启动“互联网+居家养老”信息平台管理运营,积极实施和落地居家养老线上线下服务;进一步整合社会各类养老服务资源,通过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联网+居家养老”工作动态第15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kt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