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470749/f4851255cb967f8b.jpg)
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了,考场大门外,家长们把灼热的目光齐齐地投向门里,两堵厚厚的人墙中间勉强留出了一条逼仄小路。大门缓缓打开,一个个考生相继走出,迎着认识或不认识的目光,走在数不清的家长、老师、亲朋好友围成的小路上,走向高考后的生活……
“高考完你最想做什么?”——这是每年高考前夕学生族谈论最多的话题。走出考场,我在忧虑女儿的成绩会如何,女儿却说“不管成绩,我要好好玩几天”。瞬间,一种久违了的感觉被唤醒,我似乎看到了二十多年前同样结束考试的自己,那时的我只有两个心愿,一是好好睡几天觉,二是狠狠看几部小说。
买衣服吃美食看电视,这是女儿正在享受的考后生活,我不清楚这种生活于她究竟是怎样的感觉。然而,1993年结束高考的我,在轻松之余却是说不出的空虚,这种空虚竟然像考前的紧张一样影响到了我的睡眠,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空虚和紧张或许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紧张时的无觉用来备考,空虚造成的失眠,则用来读了早就想读而一直没时间读的闲书。
我们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看书是很多学生的共同爱好,而看书的主要渠道则是租书。在我的印象中,那个时候的租书屋内光线总是暗暗的,可能是因为摆放图书太多,而书又大多是半新的缘故吧。我对书的选择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随手翻几页读读,觉得有意思了,便租来看,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地读,书看了不少,但记住的着实不多,作者和书名对不上号,人物记混了,甚至内容也忘了,惟一记住的就是那份纯粹快乐的感觉。
伴随整个高中生活的是躁动不安的青春期,或许躁动之下,你曾暗暗发誓将与某某人永远“势不两立”。然而,毕业就像一道分水岭,把所有的不快留在了“过去”这一头,随我们走向未来的是永远扯不断的情谊。这一理解缘于我高考后的一次远行。严格来说,那次出行也算不上多远,不过是七个同学四天时间转了两三个村子而已,只是其中的五位男同学,上学期间我几乎没和他们说过几句话。事情就是这么神奇!一走出学校的大门,原本并不熟悉的几个人,几天时间爬山淋雨摘果子,说说笑笑,那么自然那么亲切,所有的陌生感瞬间蒸发!那一刻,我对“同学”这个词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原来同学是一份纯真感情的承载者,正是这份纯真,让我们在离开校园多年后,即便见到曾经“誓不两立”的同学,仍然会感到亲切,反观现在的某些熟悉和热情,一个转身就有可能变成冰冷的陌生。
毕业总是令人伤感的,伤感一方面源于师生之间的分别,另一方面也因为你会突然发现有些遗憾没机会弥补了。上学时,同学间来往的亲密程度有着明显的分界线,一是按性别分,二是按住校和跑堂分,三是按座位分。前些日子,几个同学小聚,她们聊起许多高中往事,我听上去却是全然不知所云,她们笑着说:“你是跑堂生,自然不知道这些。”的确,在当时不到20个女生的理科班里,像我这样的跑堂生,交往的圈子实在小的很,两三个结伴回家的好友加上四五个邻桌,仅此而已。3年1000多个日子,我记得早出晚归的夜空中闪烁的星斗,记得抽屉里永远做不完的卷子,记得停电的刹那同学们发出的阵阵欢呼声,可我不知道宿舍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不知道同学私底下如何趣谈老师,不知道班里哪个男生暗恋过哪个女生……,所有的错过最终化成了多年之后回忆中的一丝缺憾。生活就是这样,美好和遗憾总是穿插进行,或许只有经历了错过时的遗憾,我们才能更加珍惜人生路上的每一次相遇。
毕业季是一个永远不会冷场的舞台,伤感和希冀是剧中不变的主题。告别过去,不等于遗忘,但希望一定会在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