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
1964年,武汉街边一个小书摊旁走来一名高中生,熟络地跟摊主打招呼:“你好,老板!我昨天看的书还在吗?”摊主凭声音就知道,那个爱看书的学生又来了,头都没抬只回他:“老地方,自己找。”
高中生答应一声,转身从一大堆书里翻出要找的那本,随意地在书摊旁的一块石头上坐下安静地读起来。
这位高中生就是后来尽人皆知的文化学者易中天。令易中天着迷的那本书是小说《勇敢》。小说中的人物不管在艰苦的战争年月,还是在荒凉的西伯利亚森林,对生活永远充满热情的积极乐观精神,深深影响了易中天。
易中天高中毕业那年,跟父母说要去新疆,参加新疆建设兵团,实现人生理想。父母听了一致反对:“咱们虽然不是富贵之家,但至少能生活,你去遥远、艰苦的新疆,连活下来都困难,等你遇到难处,别怨我们不帮你。”父母的话虽然很重,但丝毫没有动摇易中天的决心。
第二天,易中天又问两个比较要好的同学,能否结伴一块去新疆。一个同学说:“我是独子,家里人不让我去。”另一个同学说:“我身体弱,受不了新疆那边的环境。”
最终,易中天下定决心告别父母兄弟,满怀少年时期的梦想,独自踏上火车,奔赴数千里之外的新疆。
直到许多年后易中天离开新疆,来到厦门成为了大学教授,他依然没有忘记那本改变他人生的小说《勇敢》。易中天说:“这本小说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在新疆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和一大群心怀梦想的年青人在一起,每天为了理想而奋斗,吃再多苦,受再多累,都是值得的。新疆的生活磨炼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刻苦顽强的精神,这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易中天凭着这股精神,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苦心钻研学问,广泛涉猎文学、美学、国学、史学、哲学、人口学等方面,并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