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3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孔子向公孙贾问公叔文子的为人:“真的吗?听说他老人家,不言语,不笑,不取利?”公明贾回答说:“传话的人说得过了。他老人家不是不说话,是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人家不讨厌他的话;不是不笑,是高兴了才笑,所以人家不讨厌他的笑;不是不取利,是应该取的才取,所以人家不讨厌他的取。”
公叔文子,是卫国名臣,孔子曾说:“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孔子说:“其然,岂其然乎?”其然,美其能然;岂其然乎,疑其不能诚然。他能做到这样,真是不错!他真的能做到吗?孔子还是不太相信。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
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又到6点半了,我们要还是继续学习论语,按照惯例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过的内容,论语宪问篇的第12章。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成人是成德之人,相当于是完人,或者是全人,全才,完美的人。
子路就问老师,完人的标准是什么呀?孔子就回答。
他不是讲道理,而是直接举例子,说如果说一个人能够有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关于臧武仲的智慧,前面我们讲过。还有孟公绰之不欲,清廉不贪,那有卞庄子之勇,勇猛。关于卞庄子的勇,昨天我们也专门讲过,卞庄刺虎,以及他之前多次在临阵退缩,到后来母亲死了以后,他又多次英勇出击,拿下敌军首领,最后战死于沙场的故事。
还要有冉求的多才多艺,关于冉求,也就是冉有,我们已经非常非常了解了。这还不行,还要加上礼乐,习礼作乐,才可以勉强算得上是一个完人。
可见孔子对一个人是否是完人,完美,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和定义。说完以后,他也觉得太难了,同时兼具那么多君子的优点,还要有礼乐,所以他就退而求其次,又说了一段,说今天我们对完人、成人要求也不必那么高。
如果能做到以下三点也可以了,哪三点呢?分别是:
1见利思义。就是你见到利益的时候能够多想一想,他合不合理,合不合情,合不合法,就是我该不该,不义之财不取,不是有了利我就要沾,是该不该我沾,不该我沾的不该去沾,就绝对不取,有原则。
2见危授命,就见到危险的时候,能不能献出自己的生命。大家会说为什么要献生命啊?这里面就是大是大非情况下,敢于牺牲生命来捍卫正义,这是很不简单的。
3第三是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是约的意思,就是不管过去多长时间都能够牢记自己立下的誓言,并且去实现它。
这就说相当于我们说的立志,立长志,不是说完就算了。今天说了明天就忘了,丢脑后去了,这是不行的。
如果能做到这三点,也算是可以说是一个完人了吧。
我们也比较比较,我们离成人有多大的差距呢?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之后,我们还是把重点放在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可以这么说,论语通篇都是别人问孔子,很少有孔子像别人来打听别人的。
今天这一章就破了先例,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先给大家说一下,这里面夫子,现在我们一说夫子,往往指的是孔老夫子,这是我们对孔子的尊称,基本上可以算是他的专用称呼了。
其实在孔子那个时代,夫子,就是一个尊称,对别人很尊敬时用的语言,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先生,这个先生不是我们打招呼说的先生,张先生、李先生,不是!而是德高望重者为先生。比如说我们称宋庆龄为先生,杨绛为先生,超越性别,就是对他的极度尊重。
孔子那个时候也有他尊重的人,公叔文子是其一,称为夫子,这是对他的尊敬。
第二,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公叔文子这个人,否则就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公叔文子,名公孙拔,或作发,谥号文,全谥贞惠文子,世称公叔文子,他是春秋时卫国的卿大夫,是卫献公的孙子,就是王公贵族之后。
在卫灵公31年,也就是公元前504年的时候,鲁定公攻打郑国,占取匡的时候,不从卫国借道,而回国时,阳虎让鲁定公、季桓子、孟义子直接从卫国都城的南门进,东门出。卫灵公大怒,派弥子瑕追击。当时公叔文子年事已高,乘撵❤️前去劝诫卫灵公,让卫灵公不要因为小忿而破坏鲁卫之间的亲密关系,并预言阳虎作恶多端,必将自行灭亡。
卫灵公听从了他的建议,停止了追击。这个人,他家资富有却不骄傲,善于推荐人才,在当时诸侯国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关于他推荐人才的故事,后面还有专门讲述,在这里就不讲了。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在卫国居住的时间最长,对公叔文子的评价是比较高的。
讲完了公叔文子,再讲一讲公明贾,他也是卫国人,他也是卫国大夫。
就是公叔文子在社会上很有声望,政治上很有影响力,大家都说他很好。公叔文子平常不随便说话,说一句话就相当有分量,也不说别人是非,也不轻易笑,也不贪,是真的吗?就是对传言做一下求证。
大家这里要记住,孔子不是说公叔文子这个人不会说话,是哑巴,不会笑,没有情商,绝对不是这样的。只是他不轻易说话,不轻易笑而已。
公明贾就回答孔子说:传言有点过了,就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个样子,别人把他描写的过分好了,其实他能做到什么呢?就是他讲话能够把握时间要领,不讲废话,恰到好处。因此人家听了不讨厌他的话,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就是他高兴了,痛快了,一笑,就是该笑的时候笑,不该笑的时候不笑,笑的恰到好处,所以别人才不讨厌他的笑。
第三个是关于取。合理的送他礼物,他是可以适当的收一下的,而不是分文不取,他并不标榜自己的清高。
我相信战友们听了公明贾的解释以后,就觉得公叔文子这个人真的是不简单,他能够干什么恰到好处,做什么事都有原则而不过分,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孔子说的中庸之道,做事恰如其分。
孔子听了这个解释以后,说了一句,“其然,岂其然乎?”
是真的吗?有一点点怀疑!那为什么怀疑呢?这可能是因为公叔文子在历史上稍微有点问题,那到底有什么问题呢?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总而言之,孔子基本相信,但是没有全信,带着疑问来探索问题。
其实也是告诉我们人要有独立思考,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他还需要去求证,就是求证以后他依然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这一点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白居易,他曾经有一首诗叫: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这个故事我给大家讲过,就是周公当政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周公要杀掉自己的侄子成王,自己称王,结果有没有这样做呢?没有!
周公只是尽力辅佐,把周成王辅佐成人以后,能够独立处理事了,他就还政于成王了,并没有做僭越的事情。
而王莽在篡位之前,没有人不说他好,真正的看起来是谦谦君子,当时都有小圣人的美誉,但是最后篡位暴露了真面目,才知道原来并非如此。
所以评价一个人不能凭当时的表现,而是要盖棺论定,后来才能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的甚至说要三五十年以后,百年之后才能够真正的对他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价。
这一篇说到这里,我们再来具体探讨一下公明贾对公叔文子的解释这三个特点的重要性。
第一个就是说话。
说话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不该说的你说了,你会讨人厌。夸夸其谈,不知所云,不了解对方想什么,就只管自顾自的说,那是肯定不行的。你口才再好,别人听着也听不进心里去,所以说话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但如果该你说的你不说,闷在心里面,别人不知道你的想法,就无法与你取得沟通,沟通不到位就很难达成一致,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容易出问题。到事后就容易互相埋怨,埋怨你早知道你为什么不说呢?事后你开始说了,你这个人不地道!他就会心生怨恨,所以说话真的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重要,能够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情。
关于说话的重要性这一点,过一段时间我会专门第一大家来讲这个事情就在这里不再多言了。
第二个就是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就是该笑的时候笑,不该笑的时候不笑,所以他的笑恰到好处,别人都很喜欢。
这里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看到一个人在下雨天,在街上滑倒了,你哈哈大笑,别人会怎么想!说你这个人取笑人,不地道,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所以说这个笑也是有场景的,该你笑的时候,比如说我们群里面,昨天我分享了一下自己在书法训练营被表扬发奖品的故事,大家如果也笑一笑,那我会感到很开心。
比如说我分享爱燕取得的成绩,夏夏取得的成绩,秋艳取得的成绩,大家也笑一笑,表示高兴,这是非常恰当的,恭喜别人的快乐,这是你笑,笑的开心,别人都会很开心,这叫合时宜。
而别人遇到困难了,少出丑了,你再笑,别人会怎么想呢?所以说要笑,但也要讲场合。
再说一下日本,他们在过去也是如此,整个国民基本上都有一个特点。如果看到别人轻易的笑,就会怀疑你啥意思啊?你笑话我吗?
曾经日本人在和外国人打交道,当初早的时候,因为西方人他们一见面就要笑,表示礼貌。但日本人不同,老是怀疑他们嘲笑自己。
后来通过深度沟通发现不是这样,这是人家的习惯。这些大公司,后来才专门组织培训,告诉大家西方人是这样的,我们要适应,才有了改观。可见这个民族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条就是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这一点也就和我们刚开始说的那个不取不义之财是一个道理。这里要表明的就是什么呢?他并不标榜清高,就非得那么有原则,我就完全一点也不取,也不要。
不是的,而是能够恰到好处的。比如说同事之间相处,下级给领导递烟抽,因为说过年过节了,送一点家乡的土特产,你比如说枇杷,地瓜,杨梅,水果什么之类的,刚采摘下来的比较新鲜,也比较好吃,让领导尝尝,表达一份情意。
而这个时候,我就是不要,他说你这是受贿行贿吗?不是的!就是单纯表现一下,心里有你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你非要拒绝吗?也没有必要啊!收下小意思,不至于让别人产生误会,不让人觉得你这个人不通人情,不懂事故。
总而言之,通过解读,大家应该能够清楚,公叔文子这个人还是真的不简单的,他有点像孔子所倡导的中庸之道了,干什么事他能够把握度。
不管是说话,还是笑,还是取,都有原则,有分寸,既不过也不不及。所以孔子发出自己的感叹是,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这样的话,就太厉害了!对他给予赞美。
好了,这一章就到这里了,明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下一章。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再一次提到了臧武仲,那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明天6点半在准时聚在这里一起学习与探讨。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明天早上6点半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