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孩子三岁之前买的,这个假期有时间再次翻阅,竟然就像在读一本新书的感觉。
对于其中的全部内容还是觉得有点散点式,就是做的读书笔记就挑了自己能有契合点的部分。比如:
儿童时期学习吸收的东西会永久地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
成年人在儿童时期所学习的东西会在他身上打下永久的烙印。蒙台梭利在形成自己革命性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反思了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于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产生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
所以人们常说,任何想要改变一个成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当人们说某个人没有教养,或者指责某个人过于懒散时,虽然会伤害到他,或者令他感到耻辱,当然他也会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但是他们不会根本改变,因为这些缺点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我们说,童年期的教育以及教养方式对儿童及其精神胚胎的发育和成型都是极其重要的。
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大学,而是0-6岁这个阶段,因为人类的智慧和心理都是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并逐渐定型的。
如果孩子需要吸收环境中的所有因素来形成自己的精神内涵,那么这个环境一定要具有可以使孩子吸收的材料。孩子是遗传和环境的综合产物。1.我们要为儿童准备一个丰富的、可供他们把玩的物质环境。(客厅的爬行垫、瑜伽垫)2. 儿童需要一个独立享用的工作空间。(悠悠的小蚊帐、纸箱子做窝)3. 我们要为儿童准备适合于被儿童吸收的成人环境,成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儿童毫无选择的吸收,所以成人要将自己i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儿童。
同年的心灵创伤影响一生,这个发现既让人感到痛心,同时又让人感到鼓舞,因为它与人们最普遍的认知完全不同。其实除了儿时受到的意外惊吓,更多的心灵创伤则是来源于父母,有些是因为父母的忽视和冷漠,也有些是由于家庭生活的动荡不安,这些更容易让孩子成年后罹患种种疾病。作为父母,应给予他充足的爱,为他创造一个安定、温馨、内心丰富的家庭氛围,同时小心地保护孩子,不让他在精神和感情上受到伤害,他才能最终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文字就是我摘录的一部分,因为它让我联想到作为成人确实会有很多儿童的因素导致的心理结果,而作为儿童,我们能给与他们幸福、快乐的童年尤为重要。很多成年后所出现的生理和心理疾病,很大程度上都可追溯到童年时期所遭遇的挫折和创伤。(比如我小时候刚会走路被猪吓得不会走路了,长大胆小,上中学时期经常害怕路边的玉米林里万一窜出来什么)
然后呢,在樊登读书的app上就碰到了《儿童的秘密》这本书,内容似乎有理念契合之处,又摘录了部分笔记,分享:
一、儿童的心理发展
1. 儿童的现状
儿童的成长是神秘的,想想看,一个只会吃喝拉撒的小婴儿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大孩子,这个过程真的令人着迷。人们开始通过心理分析的手段去理解儿童神秘的成长的过程,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个人与环境的冲突,另一个是不断探索儿童与成人的冲突。
我们现在都知道成人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很可能来自婴儿期所受的创伤,而在蒙台梭利那个时期,这个问题才刚刚揭示出来。
当一个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成人压抑时,他的心理状态就会受到影响。
通常,这个“成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然后是他的父亲,最后是他的老师。很多父母听到是自己的问题时,马上就跳起脚来,怎么可能,我们都是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的,我们不让他做这做那是怕他受到伤害。父母的这种错误都是“潜意识”犯的错误。每一个人都对犯了有意识的错误感到后悔。但对无意识的错误却迷惑,甚至执迷不悟。
成人必须把这种无意识的错误发展到有意识的错误,这样他们才会改变自己。所以,你需要了解儿童的本质,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这样你才有机会知道自己真的错了。而要了解真实的儿童,我们得从儿童的本源着手。
2. 精神胚胎的成长
胎儿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受精卵本身含有一个成比例缩小的人,在妈妈的子宫里慢慢长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实际上,是生殖细胞像机器人一样按照自身所带的内在指令,经历一系列的分裂,形成复杂的器官和肌肉,直到最后形成一个新的生命。这个诞生的生命,也像生殖细胞一样,自身也有预定的心理机能,这将使他能适应环境。
当新生儿从母亲舒适的子宫进入到另一种陌生的新环境时,他必须作出最大的努力去适应。那么,我们大人又是怎样去“帮助”他适应这种环境的呢?出生以后,新生儿被紧紧的包裹在襁褓中,在母亲子宫里一直自然蜷曲着的幼小身体被拉直了,不得动弹,仿佛跟了石膏似的,诸如此类不考虑婴儿自身感受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婴儿能舒服吗啊?他会开心吗? 这会不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呢?
所以果我们想要一个正常的儿童,那么“儿童心理健康”就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3. 形成中的心理特点
敏感期:在婴儿学会表达之前,他的敏感性就导致了一种初步的心理结构产生,虽然还没有明显的表现。这种敏感性可以在生物发展过程中也能找到,他们是暂时的现象,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明确的特性。这种特性一旦获得后,相关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我们以蝴蝶幼虫为例,蝴蝶幼虫必须吃非常嫩的叶子,当蝴蝶幼虫钻出外壳时,是什么东西告诉幼虫嫩叶在哪里可以找到呢?是光线!蝴蝶幼虫对光线特别敏感,这些幼虫沿着树枝方向向前爬,那里是最亮的地方。当蝴蝶幼虫长大能吃其他的食物时,它对光线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这也清楚告诉我们,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由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引起的,而是受到儿童的敏感性和儿童的本能来指导的。而当外部环境与支配儿童发展的内在本能相悖时,就会引起儿童心理的失调和畸变,其结果可能会伴随他一生。
外部秩序:儿童总是通过外部物体的秩序去认识他周围的环境,并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儿童有两重秩序感,一个是外部秩序,一个是内部秩序。幼小的儿童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秩序的热爱。他希望自己周围的环境有秩序井然,杂乱无序的环境会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哭泣、叫喊,甚至是生病来表达对杂乱无序的不满,这里有一个来自现实生活中婴儿的案例:
有位小女婴习惯于躺在一张有点倾斜的大床,床对面是一张铺有黄色台布的桌子。有一天,有一位客人来家做客,这位客人随手把阳伞放在桌子上。于是这个婴儿开始焦虑不安起来,她盯着这把伞开始哭泣。大人以为这个小女孩是想要这把伞,但当客人把阳伞拿给她时,她却把它推开了。阳伞又被放回桌子上,小女孩继续哭泣,不停地挣扎。最后,她的母亲把阳伞放在门外,她就平静下来了。她之所以焦虑不安的就因为那把阳伞放错了地方,这严重违反了这个小女孩需要记住的那些东西摆放位置的通常秩序。
对小孩儿来说东西总应该放在它应该放的地方,自然已赋予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让他可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到一个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儿童自己去适应环境。
内部定向:内部秩序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各个部分以及他们的相对位置,可称之为“内部定向”,也就是说,儿童天生有一种与他身体的各种姿势和位置有关的特殊敏感性。当原有的姿势和位置被打乱后,儿童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发脾气,甚至生病。请看如下案例:
一位保姆在离开她工作的家庭时,给她之前照顾的小孩儿找了一个能干的新保姆来代替她。这个新保姆以为这个工作很简单,但是她在给小孩儿洗澡时却遇到了麻烦。无论何时,只要这个新保姆一给小孩洗澡,这个小孩就变得不安和绝望。他不仅哭起来,还试图推开这个新保姆。这位新保姆做了她能想到的一切,但是小孩仍然讨厌她。但当以前的保姆回来后,这个小孩就变得安静了,很明显也喜欢洗澡了。于是,之前的这位保姆极具耐心解读儿童不完整的语言。这个小孩已经把新保姆当成坏人,可是为什么呢?因为新保姆用相反的动作给他洗澡的。于是,两位保姆比较了他们给小孩洗澡的方式,并发现了这个差异:第一位保姆用右手靠近他的头,左手靠近他的脚;而第二位保姆则相反。
智力发展:之前有人认为为儿童的智力是慢慢地从外部发展起来的,像一只空瓶,有待填塞。诚然,外部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发展重要,而儿童的内在感知同样也很重要。儿童具有一个渐进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几乎持续到五岁,帮助他从环境中获得深刻的印象 。使他具有惊人的能力。儿童开始时一无所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向前发展,这就是儿童的理性,像一个有生命的八爪鱼在慢慢舒张。
一个出生四个星期的婴儿,有一天正好看到他父亲和他叔叔同时出现在他面前。这两个人身高、长相都差不多,这个婴儿因此大吃一惊,害怕看到这两个人。他父亲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婴儿的恐惧呢?于是,在婴儿的视线范围内,他俩就一直分开,一个左边,一个右边。这个婴儿转过头来看着一个,对他凝视一会儿就突然笑了起来。但后来,他突然又变得忧虑起来。他迅速地转过头看另一个人,只看了一会儿,他也对另一个人笑了。他重复把头左右转动了很多次,脸上交替出现忧虑和宽慰的表情,直到他终于意识到这是两个不同的人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婴儿正处于构建自己内部模式,并通过识别图像把他们固定在记忆中,并由此高兴和平静地进行着内部构建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成人不要粗暴地打断他。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