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边中老年人,三观一致,请支持原创,关注作者公众号:“小城菁年”,看更多连载+原创滋味儿小文。
KTV这个东西起源于声色犬马的岛国,世纪初大行其道。
对于8090的我们,KTV曾经在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绝对能排上前三名。几乎我们所有人都唱过K,在那里我们可以尽情的放松,发泄。心情不好的时候,去KTV嗨上几曲,生日聚会或者同学朋友聚会,去KTV高歌几曲。
多少在公众场合羞于开口说话的寂寞小丑在幽暗的包厢里大声地敞开心扉,多少自以为是的灵魂歌者死捉着话筒嚎叫着振聋发聩的五音不全,多少青涩的少年酒壮怂人胆向喜欢的女孩表白,多少市井的小生意在饭店里酒足饭饱后拖入歌声中暧昧的握手合作愉快。
▼
正所谓一句“来来来,干了这杯,再来一杯”不再心慌,一句”就这样被你征服“镇压全场。
KTV像那个时候刚刚兴起的网络文化一样,给人性的解放加了个助攻。也是社交的一个重要载体。
以前小城中最繁华的大街上,隔着几百米总会有大大的霓虹招牌,什么娱乐会所,什么大世界,装修豪华炫目,傍晚未至已然流光溢彩,门口车水马龙,十来岁的侍应生楼上楼下穿梭流忙。二三人的情愫暧昧小包厢199,十人以下的聚会吹牛皮包厢499-699,十人以上的大型商务交易包厢一两千,且不含酒水。那时候小城人们的普遍工资才3000不到,KTV算是一个高消费的地方,居然也供销两旺。
可是这些年你会发现,很多大的KTV早已销声匿迹,只有一些小的还在苟延残喘。
▼
究其原因,普世的认为是两点。一个是网络文化的兴盛冲击改变了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各类手机唱歌软件到后来的歌舞直播,不仅可以自嗨还可以赚钱;开放的网络文化根据个人喜好精准投送的新闻和视频,却让人更自闭。下班后,除了撸串喝酒打麻将,基本没有什么其他夜生活,如果有人提到去KTV,基本会被嗤之以鼻的土。
还有一个不可逆转的原因是音乐版权。过去KTV的歌曲基本都是盗版过来的,什么歌曲火了他们立马在网站上点点鼠标下载到后台歌曲库中,不需要花一分钱,他们几乎不需要承担任何版权费用。而后的音乐版权保护力度严格,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在音乐网站上没有会员别说下载了,只能给你试听个几分钟前奏,高潮就给你掐掉了。一家KTV光版权费用一年可能就需要几十万,这直接等于是团灭。护城河筑起来了,是不是这些年的歌也越来越不好听了?
其实我觉得还有一点深层次的人性原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所恶下也必甚焉。
作为一个社交场所,开一个KTV没什么门槛,进去娱乐就更没什么门槛了,鱼龙混杂什么人都能进。他不像人们出门吃饭不可或缺,每个饭馆的厨师手艺又不尽相同,没有差异性和阶级感的东西最容易让人疲厌,大城市的人渐渐就玩厌摒弃了KTV。
人作为一个社会动物,之所以社交,无论是生意往来还是单纯的坐而论道,肯定是跟比自己高阶的人去学习,去交易。小屏幕一到来,大城市的人又相对高阶一点,都跑去玩更好玩的智能手机,阵地转移了,低阶的人肯定也只能跟随过去。大城市蔓延到小城市,再到乡镇,层级阶梯,就好像他的兴起一样,不过刮的是一阵逆风。
80年代的录像厅,90年代的VCD,再到00年代的KTV,每一次都是灭绝式的更新换代。某个大型商场可能还有格子间的无人KTV的存在,你偶然路过会回忆起曾经在里面尴尬青涩而又恣纵的青春时光。下个时代,代替手机的又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