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舍的《微神》
《微神》是老舍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小说,故事很简单,男主我和女主在幼年就相识并产生爱意,却由于现实问题几次错过,最后天人相隔的故事。翻阅了一些资料,看到有解说介绍是根据老舍自身经历写就的,所以文本采用了第一视角去写,便于情感的直接抒发。
小说的意蕴很丰富,象征手法、意识流技巧,都值得借鉴学习,不过还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这些高级的内容可以留待后面去模仿学习,当下我主要应该学的是故事的架构。
故事是从我在山坡上晒太阳开始的,在这山坡上我看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所有的景物在我的眼中都流淌出诗意,海棠、蝴蝶、蜂儿、三月兰的铺排,犹如梦中缱绻浪漫的初恋情怀。这一段是可以学、应该学的景物描写,对周遭景物的细致观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用文字把想要呈现的景物按照自己预设的顺序营造出一个合适的环境。当然这个点在现阶段还是有难度的,在今天能见到的美景无疑是超越老舍先生的,可是走过看过,怎么写下来却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我们,起码在我肯定是存在这个问题的,能看到的太多了,能写下来的又太少了。好比旅游,在大好河山里面徜徉,可是那些摄影师拍出来的照片总是比能看到的美景美丽许多。在文字的世界里面,老舍先生给了一个示范,在一处普通的山坡上也可以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
故事是以梦境进入的,十七岁的我们相遇了,我们的见面并没有说多少话,我们应该是有话要说的,可是我的记忆点却在那一双小绿鞋上。梦境越美好,现实就越残酷,通过我的回忆,我们可以把感情线理清晰:少年时的错过,出国让两个人永远错过,少女的家道中落、嫁人、离异、沦为暗娼,在这个悲惨的故事当中我只是听说,不曾参与少女的故事,当我回国之后再看到她时,她已憔悴,我表明还愿意娶她,她堕胎,萌生死志。
我对女主的记忆越美好,女主的现实就越悲惨,这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比才是这篇小说最主要的手法之一。
梦境和现实对比,小说里面有太多如幻梦一般存在的片段,诸如山坡美景、初遇的惊艳、恒久的挂念,这些内容要么是我的回忆,要么是讲述的内容,所有的这些真假其实难辨,可能唯有女主的死亡才是唯一的真实。现实越残酷,梦境就必须美好,这样才能消解掉现实带给人的痛感。
我与女主的对比。我出国、归来、依旧不忘女主的美好,即便知道女主沦为暗娼,依旧愿意娶她为妻;与之对应的女主,家道中落,母亲早逝, 先嫁青年, 后卖富家公子,为供养父亲沦为暗娼,为不让我失望,最终死去。在这两者的对比中,可能经历是真,死亡是真,那么多美好而纯粹的情感都不过是我的美梦而已。
我的三次探访与女主的多次堕胎。我的探访,女主必定是不在的,当她在场的时候,她已经躺在棺材了。故事必须精巧,我下南洋之前去探访,本想表明心意,女主不在,于是爱意无法抒发,错过了青涩朦胧的爱情;我回国后成为平民学校的校长,有了一定的身份地位前去探访,她搬了家,如果此时遇见,两个人的故事应该还可以改写吧;我让朋友去代为表明愿意娶她为妻,没有回应,我亲自去,却没有遇见。朋友去就能看见,我去就那么巧合不在,这中间不应该是不见,而是不能见。我越是纯洁念旧不计较,她就越不能见我,因为故事就得这么书写。如果说故事的悲剧是源于女主的“不在家”,那么这个故事只能是巧合,我们应该把故事往更深处去追溯,故事的悲剧不止是不在家,更源于有一双手让两人爱而不得。女主必须沦落,就像《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一样,她必须且只能沦落,这个故事才能继续。女主最后的决议赴死与其说是女主自己的选择,不如是我的求婚让她彻底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必须用死维护她在我的心中的完美形象。真实是残酷的,不如活在梦境中。
《微神》与其说是爱情小说,不如说是一场梦而已。
一个说法,《微神》是version的音译,而这个英语单词原意就是幻象、想象。
一场梦而已,梦境越美,真实就越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