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见感思行读书笔记法

见感思行读书笔记法

作者: 幽兰香 | 来源:发表于2021-02-15 23:53 被阅读0次

    今天在头条号里看到了Tina心理老师的视频课,讲的是见感思行读书笔记法,她称之为最强读书法。Tina心理老师是头条号里一位优质心理领域创作者。我无意中刷到她的视频课,听过一次,感触很深。她在认真地,免费给大家做视频写作课,手把手的教。

    这个视频课,针对许多初学写作者阅读和写作中做笔记比较慢,更不知道笔记做什么的问题,出的一期视频。

    Tina心理老师说,她一直在用这个笔记法做笔记,在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中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她把它称为最强读书笔记法。掌握了这种笔记法,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就可以轻松驾驭,超级无敌了。

    下面我就把见感思行读书笔记法介绍一下。复盘是为了自己更好的掌握这种方法,同时分享知识,与同频人共享,也是非常愉快的一件事。

    一见,是指在书中读到的让你非常有感触和启发的理论、观点,案例,这些东西是要记笔记的。

    二感,结合自身的案例来解释,来讲清楚这个知识点,这个理论。

    三思,指的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有对比和冲突,可以让你的思考更有深度,重点是在于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行,行是通过见、感、思,你将如何展开行动。

    具体如何操作?Tina心理老师通过一本书做了具体演示。

    01)见

    《另一种选择》是美国作家谢丽格尔·桑德伯格,亚当·格兰特的著作。桑德伯格因为挚爱的老公去世,她为了从这沉重的打击中走出来,疗愈自己,而写下这部著作。既帮助自己获得了新生,也帮助许多人勇敢面对挫折,获得了新生。

    书中提到人们应对挫折时的三P思维陷阱,对这个理论的解释就属于“见”的内容,需要做笔记。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Martin Seligman)花了数十年研究人们如何应对挫折,发现有三个认知因素会阻碍复原力:

    (1)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2)普遍性(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持久性(permanence):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02)感

    Tina心理老师在“感”的这部分列举了自己的事例。她在父亲突然去世时,感觉前路一片黑暗,自己沉如了黑暗的深渊,觉得自己此后再也不会有父亲了,人生整个都变成了荒漠,非常凄惨。这种认知就因为她把父亲去世这件偶然性事件的消极影响变成了普遍性,并觉得它会持久存在。

    我老公遇事最喜欢无限放大事件的普遍性。从一件暂时的消极事件中他会想象到最坏的结果。如我侄女大学刚毕业,一个人去西安打拼,现在在一家电商运营公司上班。还没正式转正,月工资3300,因为她还要租房,所以每月的工资要养活她自己都紧巴巴的。买个手机还得她爸资助。

    老公据此得出结论大城市不好混。并以此教训女儿你总不能学你妹妹把自己都混不住,怎么办?他主张让女儿去南疆当老师。

    他看不到持续性发现的前景,不关注人总是会不断成长的。他喜欢一下子就找到一眼望到头的稳定工作。不然就觉得是在混,不安稳。

    大学生初入社会,第一、二份工作本就是用来试错的,找工作要有两三年的时间准备,慢慢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打拼打拼,不就是这个意思嘛!

    03)

    “思”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看到书中的观点理论要想到自己以前读过的书中相似的理论。

    《另一种选择》中的三P思维陷阱理论让她想到了情绪管理abc理论,在这部分就要记录,相关理论之间的相似性。经常如此比较,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自己的思想观点更有深度。

    看到三P思维陷阱理论我想到的关联知识是《终身成长》一书中的固定性思维模式。这两者之间很相似,都是在认知领域里给自己贴上消极的,甚至痛苦的标签,然后拒绝改变,成长。遇到挫折不能从正面积极思考,不能换一种选择,而是无限放大不幸。

    04)行

    “行”的部分就是针对见感思的内容,书中给出的具体改变操作方法步骤,这个也是要摘录下来的。

    工具类、认知思维类作品都会有自己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干货。这都是要做笔记的内容。

    见感思行笔记法既有对书中关键理论观点的摘录,又有自身感受案例的分析,结合实例分析实际问题,还有相关知识的链接,如何解决问题的干货,经常这样做笔记,再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好文章。

    这个笔记法确实不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后就用一个方法来做笔记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见感思行读书笔记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om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