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咿呀咿呀约, 今天我要回呀回娘家!每年初二就想起哼哼这首流传多年的春晚歌曲。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流行初二回娘家的习俗,“回娘家”的习俗究竟是怎样来? 相传,大年初二回娘家这一习俗起源于明朝。
“回娘家”也称“归宁”。是指已婚女儿带夫婿孩子回家给父母拜年。过去,嫁出去的女儿被看作是“外人”,是不能在家里过年的。相传女儿初一回门会把娘家吃穷,所以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已婚女儿在家里过年,就是大不敬,父母、家人都会不高兴。即使是现在,好多人也在墨守着这个习俗,都会选择在大年初二这一天,才会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而在现代 人们工作也很忙, 女儿成家之后忙于工作和家务,平时也很少能回去, 每当过年的时候,初一的先和丈夫回婆家拜见和问候公婆。初二这天开始走亲访友, 这时候出嫁的女儿就可以携带丈夫和儿女,带上丰厚的礼物 回娘家孝敬娘家长辈们。又因为娘家人要迎接女婿,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作“姑爷节”“迎婿日”。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儿回娘家带的回门礼不能为单数,礼物必须成双。另外还要准备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
大年初二回娘家~多少次电话里的问候,都不如一次回家️今天,就好好陪父母吃一顿团圆饭,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