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看《楚乔传》第7集时我看到了这样一句很厉害的鸡汤
——“重要的不是别人想让你看到什么,而是你的眼界能让你看到什么!”深感认同。
我在里斯和特劳特撰写的《定位》一书中读到一个我很认可的观点
——“你永远只能看到你想看的!”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人的“眼界的极限性”!

举个板栗
前些天,我和两位同事A和B一同下班回家路上。
B说了一个观点:“她很不认可公司这种制度,以及领导的作事风格,因为事事都给个方向,以致于极限了她在设计上的表现欲。”
那时我不认可,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当我看到了这句“重要的不是别人想让你看到什么,而是你的眼界能让你看到什么!”的时候,我就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认可!
不认可一,
因为公司的利益一定基础是建立在时间成本上的,
在时间内没有按规定出成品,或急的话就需要给方向出成品的;
不认可二,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个“头脑”的生产流水线,
而我们都是这条线上的某个部件,
而作为部件的大多数人,能看到的只是这个部件的重要性,
认为这个世界没有这个部件就会瘫痪。
然后和大多数人一样想方设法去磨练这个部件的工艺,让他更符合也超越标准!
这就是B所说的公司磨灭了我的创造力,我被极限了。
他只看到了自己,也把自己的重要性看得过高了,
对公司的要求超越了利益的范畴太多太多,
成长毕竟是一个人的私事,利益才是集体的需求。

追求自己成长必然很重要,他是你温饱的饭碗但不是全部
对一个部件的创造可延展性是需要不段的提升才会不被淘汰。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磨练一个人的技能,一个人的手艺!
因为我们要保住饭碗就靠他了。
但世界瞬息万变,谁能保证作为这个部件的你,
今天被需求明天会不会被淘汰呢?
我想说的是,其实作为部件真的不值钱!
部件与部件的机会与竞争永远是同等的,当然价格区间也是同等的。
市场给他们的机会无非是谁的工艺更精,
谁更能创造价值,就会选择用他,没有哪个部件是例外的。
就像现在流行的共享自行车,谁家的工艺好一些,谁家的做工不好,
其实关系并不大,更别说组成自行车的部件了,
因为人们对自行车的需求,组成它的部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所以,我们可以反过来看看自己身边的那些人包括审视下自己。
看看那些有了技能的小咖们,为什么还会说自己迷茫?
因为大家看到的只是——自己这个部件,看到的是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精益求精后的进步。

评价你工资标准不只是你的技艺,还有市场还有你看到的高度
我前些天看了一篇文,文里说你身边有几个人月薪10W?
其实不用去想,估计大多数人都没有!
就比你今天可能是做化妆品文案的,你会想明天我可以做视频文案,衣服文案或影视文案……
甚至可以做个老师或什么一类的文字工作者。
往职位高处想可能会做到个主管,总监等等。
你为什么会想往高处走,因为你觉得总监可能就能达到10W月薪,少的话5W,3W。
你想过在广州你所认可的总监的平均工资吗?你想过你要到达总监距离要几年吗?
我发现这个问题很少有人甚至没有人去想!
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我到达这个距离要做什么工作,要具备什么条件,要怎么规划这条路。
只知道越努力就会越幸运。
被逼急的人会告诉你,你看某某某他就是这样做的,今天他走上了这个高度,拿了这个工资,他行我也行!
一个很严重的现实问题,决定一个零部件价值的不只是市场需求,还有老化层度,
谁都会想用新的用好的!
如果你不是精工,明天不具备竞争力的就是你。
为什么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老员工,在这行做了4~5年甚至更久,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他的能力,他自己相信也看到了!你觉得他不跳槽去拿更高的工资,去找更好的路真是傻了~~!
其实不是因为意识不到自己的优秀,他们也不是不可以这样做,
而是因为他们同时意识到了自己的极限性,他们觉得自己还要磨练,这样去到新的环境才能更得心应手。然后就进入了部件的深入打造。
做一个工匠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因为今天的市场有这个需求!
磨砺到一个比别人更细的技艺,做个工匠然后是真的就能了进升了的,但还是会拿着行业给的标准的工资,可能会更高一些!
但如果没有做到工匠呢,还要面临着和新的零件做竞争的命运,
被淘汰的几率会让人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所以我想,我们大家在这个头脑的流水线上一定要看得更远,
这就是别人常说——“立足当下放眼未来。”
其实还拿自行车说,大家都看到了自行车的全貌,但没有人会去想这些零件的作用,为什么要有这些零件,
当然我也不会去想,因为这不是我要涉及的领域。
但在自己的领域内,大家都看到了自己所在的机构的全貌!
很少有人会去认识自己工作岗位之外的事,
甚至就会产生很多人说的“我好像在这里什么也就学到,学到的也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与公司无关。”
所以选择了跳槽,于是走到了下家依然如此的境地,但也不一定。
其实在很多公司,大家都是零部件,能做的就是某个程序上的点的工作。
给你多了估计也做不来,而且我相信没有哪个大BOSS会把自己的策略与规划完完整整,系系统统的手把手教给你,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估计你是他的亲戚或某种别的关系,但真没几个能这般做。
在一个岗位上你能做的就是用你自己的眼界去看去深入的想,
回到那句话“重要的不是别人想让你看到什么,而是你的眼界能让你看到什么!”
你能想到什么高度,你就在什么样的层次
有人说——“决定你层次的不是看过了多少世界,而是你的深度思考!”
有谁曾想过自己到梦想的距离呢?
又有谁细心的想过到达目的需要的零件是什么样的,要多少润滑油等等。
但其实我问过很多老前辈一个项目从零到达出品要走多少路,
他们几乎都能划出公司在做的几个板块,但都不知道要做什么准备,
这也引发了很多人工作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一无所知。
他们只会抱怨工资、领导的不公。
对于现代的人这就是不在体质内的为什么会引发对职业的迷茫的一个根本原因。
而那些大制度大规章大方向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也不想让你看到的,你只能用自己的眼界去看了,看到什么样,你就值什么样区间的钱!
总结,我觉得我们认为的公司的大咖很多是因为只看到了自已身上的发展,意识到了未来的极限性,不知道这套规则的运作规律,害怕有一天市场需求量少了,那么他们做得再好也会被淘汰,或者说零件老了也会被淘汰。所以感觉到不安,就走向了大众认为的只有发奋图强才能做到精工,才不会被淘汰。
我是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的,我认为只有成为制作“车”的人才不会被淘汰,明天自行车没市场了,我还要以做摩托车,汔车……只要我想,我就能找到方法。或我做不到,我至少可以帮别人做统筹做规划。这才是我要的!!!!(仅为个人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