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源流,作为中华思想的原典之 一,《易经》堪称中国管理智慧的源头,同时也是中国功夫的 本源。
在《易经》中阐述了许多非常高深曼妙的哲理,例如:易 经中的“四知:知柔、知刚、知微、知彰”所提的刚、柔关系, 就演化为老百姓经常所说的“先礼而后兵” 还有今天一些流行 的词汇,如“革命”出自革卦,“无妄之灾”出自无妄卦,“观 光”出自观卦,“制度”出自节卦,“否极泰来”出自否卦、泰 卦等。人们经常说的“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等等 乃是流于《易经》中“执经达权”的通俗表达。
《易经》的“易”字,可做“变易”讲。也就是说,这本书是用来阐扬天下万物繁衍生息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学问。整部 《易经》,从头到尾,都在展示一个永恒的变异世界。天地万物 的一切变化,均归于阴阳两极、四象八卦、六土四爻之中,变 幻无穷,神秘莫测。区区一个八卦,竟能包罗万象,囊括天地, 不能不让人惊叹它的神奇,佩服先人的智慧。
既然存在这许多变化,为何古人还能应付自如呢?因为古 人懂得如何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是三易原则中的“不易”。应该 说,掌握规律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不二法门。
规律融会于万事万物,确切地说世界任何事物的排列组合, 都有它各自的顺序,有规律变化可循,因此无论如何变,你只 要掌握了规律,变化再大也无惧了。规律就是在掌握了这些顺 序和排列顺序的基础士发掘出来的。掌握规律有助于探索事物 更深层次的内涵。有些规律,我们可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 然,只知道规律的表现,不知道形成这种规律的内在原因。我 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中,有着天然的规律。人类面对世界,还有 很多未知的领域,但我们却武断地自认为掌握了世界的规律, 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使人类甚至一切生物遭受了原可避 免的苦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一次当人类自以为是的时候,大 自然就开始降临违背规律造就的惩罚。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 人第一轮高潮的顶峰,机械的规则,使人们以为这就是世界的 全部,有些知识分子开始宣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发明了。结 果,两轮世界大战,让人们尝到了机械思维的恶果。
希特勒是一个具有很强的机械思维的人。他喜欢画城堡一 类的具有清晰线条的建筑,这使他在后来组建军队系统的时候, 确实体现了刚性。然而,一种没有头脑的强大刚性,对世界只 有破坏作用。
规律是寻找出来的,而不是人为臆断或是制造出来的。当 我们寻找规律时,也应该进行同步验证。当原始人开始钻木取 火,感觉到规律存在的时候,就已然离认识规律不远了,尽管 对于规律的初步认识还不精确,但已然能模糊地认识到,按照 规律办事的好处。正所谓“顺天而行”,“顺势而为”。规律的认 识和应用,是需要经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由粗糙到完 善的渐进步骤,但是,如果我们执著于规律,执著于挖掘全部 的规律性,那么历史的前进步伐将会大幅度减缓。规律是需要 结合人们的探索精神,如果我们一心希望找到完美规律的体系, 那么我们就偏离了自身的感觉,因为其感觉的缺乏而导致规律 被隐蔽,结果很可能是永远摸不到规律的影子。
除去世界大环境不谈,就个人而言,有些人违反常规,或 者说违反自然规律的生存,比如不注意休息,违反了生理时钟 长此以往,身体终究会垮掉,这就是违反规律最浅显的例证。 规律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如果我们能发现、掌握、合理运 用自我智慧,就会跳出概念知识的束缚,摘掉自已的有色眼镜, 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自然是一切规律之规律) 我们只有顺应 自然,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