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文推荐
校园狭隘论——错的并不是你

校园狭隘论——错的并不是你

作者: 杉林杉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12:24 被阅读7次

    有意思的就是关于努力。在校园努力似乎被放大了,成为了一个被压扁的词,提到它时,似乎都会伴随着无数人的内心思考和改变自我的坚定决心。在校园这个随时被刺激的地方:分数高的人扎堆而且自己靠不近见不了,他们就像是成功者,大多数人还保持着这个年龄段的骄傲;还有环境的压力和自己的无能为力:环境要你变的更好,可自己只能反省之后伸出手木讷的接受,在我看来这种反省更像是换了个花样的自我欺骗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看清了一个事实:二中没有所谓的天才只是有比你更努力的的人,当然不否认社会中有天才,这只是就学习知识来说。那为什么一个没有天才的地方还会拉开那么大的阶级差距,那些失败者和那些成功者他们都曾彻夜不眠,解题背课文,那为什么前者就成功了呢。前面说成功是被压扁了,在校园里似乎没有人告诉你怎么成功,他们看到你那使你脸红的分数,看到你的失败,却没看到你曾经和成功者一样的努力。他们说的只有要努力啊,想想家人朋友老师自己和未来,似乎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努力,到了嘴边的千言万语都变成了这两个无力的词。

    在校园中会受到环境的压力,不自觉的就会紧张,不是别人做一道题中午不吃饭晚上不吃饭,比你躲背一篇课文就会超过你了,这个时候看的是你对自己和他人环境的了解,而不是无缘由的焦虑紧张。你看到的只有别人在刷题在通宵,但你不知道的是他们也有不会的时候,他们可能一个小时只做了一道题,而且效率还是不断降低的,所以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环境对学生的降压,显然心理老师做的远远不够。

    知识是有限的,不是无来由的捏造,你要讲的只有那么多,学生听的可能只需要有百分之九十就可以了。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做到了但为什么那些只听了百分之六十的人也成功了。虽然我不愿承认,到有时候,当我睡着的时候我听的远远不够百分之六十但为什么最终我败的要好过大多数人。可能是思考,不是迁就而是一种自发。

    我还要说的是,我初中和小学听话,不迟到,作业写的最认真,课文永远都是我先背,而我也满足于此,可成功的却是别人,那些为数不多的人。到了高中我才明白,原来我们的思考都是被迫的,是一种循循善诱,要诱导出正确答案的集体“欺诈”。好处是获得了成功,而坏处就是可能思考时已经有了局限和范围。有些道理是成年踏入社会后就会明白的,那时就不会再有什么愚蠢不理智,经过洗礼,大家都明白的心照不宣,而现在,美好的校园中一方面要引导一方面又要压制。只是不完善的地方。

    我有一段时间怀疑过中国的集体主义,觉得是一种迁就,所有人对所有人的迁就。因为那段时间我看了大量的外国文学,外国电影……我就想为什么中国不能像外国一样,我觉得自己在看不到的地方处处被限制了。直到后来我才明白这个我怎么死也想不明白的地方:西方更为强调的是个人主义,不论文艺复兴还启蒙运动,我也只是被压抑的太久。之后我觉得我看很多事都能看明白了,而很多人都很固执己见,不愿改变,自视甚高。我要说的是和这种人相处有压力,不论现在还是未来。当然校园中也存在有这种现象,让墨收守旧的人告诉思想还在启蒙的人要独立要思考,有时候就是一种闹剧。

    班级需要革新,要从制度开识,有奖罚制度也要有反馈制度。而我们缺的就是反馈制度,不论是校园建设还是班级建设。我们有太多的被压抑无法诉说,为什么就没有人听听我们的意见呢。难道就是因为50年的教育制度没出过任何问题还培养出了很多清华北大?

    我似乎成了制度的造反者而不是大多数人希望的制度的顺从者。我也似乎不适合学校,当然学校还是我最亲的地方,教育制度从来都不会革新,连银行都改在周末上班了,我们也只是被分数奴役。如果考上北大需要失去这些,那我对北大也没有多少希冀了,排除掉我能不能考上的因素。

    需要看书的似乎是理科生和文科生,而不是过度强调的文科生。需要思考最多的是理科生,思维需要改变最多的也是理科生,时常感到思维局限的也是理科生。那为什么理科生看书还会被说成多余。校园中不合理的地方很多,很多。

    我说这些不是说给你和我说,而是给那些迷茫,失败而不知所措的人。不要把失败归咎于一个人不努力。

    说了这么多,但当回到校园,回到熟悉的环境,我们连改变的勇气都没了。

    他们说看书以后要写一写感受,这样才会真正有所理解而不是片面的自我欺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校园狭隘论——错的并不是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ukbftx.html